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曹丕文学不朽的新意识及其“文章”、“文人” 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安最后的几年,在文学史上意义重大而又令人唏嘘.阮瑀于建安17年卒,徐干、陈琳、应玚、刘桢,还有王粲,俱于22年卒.继孔融之后,“建安七子”至此无有存者.也就在这一年,曹丕得立为魏太子.  相似文献   
2.
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以拥有知识学问为自豪、优越的阶层。春秋战国之际,"士"崛起于社会并逐渐发展起本阶层的价值。经过孔子,这个阶层奠定了以道德、学问为大体的基本品格。同时,学问与技能被二分为大小、高低、贵贱这样两端。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子张》),所谓"小道",便是与道德、学问不同的技艺性的事情,"如农圃医卜之属"。一般说来,技艺之事低浅、卑俗,价值有限,因而不值得看重。所谓"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礼记·乐记》中的这一著名说法,所表白的无非是重大道轻小术的懦学文…  相似文献   
3.
于迎春 《中国学术》2001,3(1):148-179
在我们目前经常使用的概念语汇中,有一批实际上是出自中国固有的文化土壤之中,但是后来在意义内涵上又深受近现代西方的影响。这些在相当程度上被视为是与新文化、新学科、新时代相联系的新语汇,在增加了其意义的层累时,无疑也相应地偏离了其所源自其中的传统背景,混淆了其在历史上原本可能拥有的意义内涵。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意识到,  相似文献   
4.
汉代士人的仕事与谗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以求仕做官为主要出路的汉代士人来说 ,发生于同僚或竞争对手之间的谗害 ,是他们所可能遭遇的主要政治危险之一。“谗”是一种观实中很难准确断定的行为 ,它对士大夫的命运和心理具有重大影响 ,遭谗畏讥是他们仕宦生涯中一个深存的担忧。而对于汉代的一些具有批判意识的士人说来 ,导致谗害行为的嫉妒心理 ,深刻地植根于平凡而真实的人性之中 ,它与士人出路的不自由、竞争空间的狭小等密不可分。广泛发生于士人中间的谗害与嫉妒现象 ,可以被视为人性与专制政治中狭隘、短视、无情的成分双重作用下的结果 ,一方面显现了士阶层内部的复杂和非理想性 ,一方面也暴露了他们在政治、经济上的非独立性及因此而来的行为困窘  相似文献   
5.
以“通儒”“通人”为体现的汉代经术新变于迎春(北京大学中文系)一、汉代经术的衰颓关于东汉经学,大致说来,兴于光武,盛于明、章,和帝之后,渐趋式微。"及邓后称制,学者颇懈。时樊准、徐防并陈敦学之宜,又言儒职多非其人,于是制诏公卿妙简其选,三署郎能通经术...  相似文献   
6.
汉代道家思想的兴盛及其对文人的影响于迎春一、西汉文人对道家思想的汲取汉初,士人在社会政治、文化由粗疏、简陋而走向稳定、统一的过程中,曾经相对集中地表现出一股年轻的哀情,那是一种纤细、敏感而又迷茫的幽怨、悲伤。贾谊遭谗毁而滴去,为赋以吊屈原,"遭世罔极...  相似文献   
7.
汉乐府三题     
汉乐府三题于迎春一乐府的设置不自汉武始1976年,秦始皇陵出土了错金银青铜编钟一件,钮上刻小篆体“乐府”二字,①明确无误地证明了秦朝即有“乐府”机构。广州南越王墓又有铜铙一套八件出土,皆铭刻有“文帝九年乐府工造”的字样。这“文帝”当指南越文帝,不指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试管苗光合作用相关研究的总结分析,认为离体试管苗虽然具有一定的光合能力,但由于受高湿、弱光、低CO2浓度以及培养基含糖量的影响,其组织分化不完善,光合自养能力弱,适应性差,必须经过移栽驯化或炼苗才能逐渐适应外界环境.通过减少培养基中糖的添加量,同时增强光照和提高CO2浓度等培养微环境的调节,可以增加试管苗叶绿素含量,改善气孔的调节功能和光合自养能力,从而促进试管苗的生长发育,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