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仇立颖 《理论界》2012,(12):90-93
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与作者的语言使用习惯及创作意图有关,可通过作者使用的风格策略得以彰显。《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小说。本文拟将《呼兰河传》纳入语言风格学的研究框架,立足于回忆这一心理过程在语言层面的投射,通过分析作品中两种风格策略———认知性辞格与副词"就"的高频使用,将《呼兰河传》的语言风格与语言体制结合起来,以期对萧红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作出自己的概括:童真稚拙而不失成人理性。  相似文献   
2.
习语是以特定话语场景中临时构建的语言单位组合为基础而形成的固定话语成品,在很长时期内为人们所相沿习用,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和歇后语等。每个习语的形成,虽然都有其特定的来源,但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与话语使用者的修辞动因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习语在修辞动因作用下的形成规律。首先,将详细论述习语在修辞动因作用下的形成规律;其次,结合习语的主要下位类型,探讨它们在修辞动因作用下的具体成因;最后,阐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从习语在怎样的话语场景中产生、为了实现怎样的交际意图而被构建、为何能在较好的修辞效果中实现交际意图等方面来把握修辞动因,进行习语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仇立颖 《理论界》2012,(9):123-125
本文从话语标记语的视角对"别说"进行了研究,发现它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话语标记语,既具有一般话语标记语的特点,又保留着较强的实义功能,可与其它变体在话语交际中等价替换。由此可见"别说"的语法化尚处于进程中。文章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人称代词和对话框架探究了"别说"话语标记语用法的形成。最后分析了它在语篇建构中所起的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