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斗争为生命要素的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在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双重运思中,马克思确证了社会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天下最权威的东西”和“人民权利的法律根据”,同时还回应了工业革命和资本逻辑背景之下反对旧的社会关系和联合的革命行动何以可能的问题。在马克思的致思理路中,他先后聚焦物质利益、异化劳动、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劳动和资本的关系而分别阐发了他的社会革命思想。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是与众不同的,它既是革命理念与革命行动、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经济革命与人类解放、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相统一的总体性革命,又是历史地回应时代之问的人民革命。在新时代,我们必须高扬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和精神,在理论上肃清消解、否弃、拒斥革命的误识,在实践中继续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2.
付文军 《兰州学刊》2015,(4):104-109
批判,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马克思哲学的生成、发展和完善与“批判他人”、“回应批判”和“自我批判”息息相关.马克思语境中的批判具有五重维度——实践地批判、辩证地批判、历史地批判、内在地批判和总体地批判.较之于旧哲学,它涉足范围更广、批判力度更大、影响力也更为深远.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只有进行“有意义地批判”,才能使马克思哲学在未来继续承担起批判和改造世界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4.
马克思是历史哲学领域中的旗帜性人物。在对以“永恒论”为基调的“一般历史哲学”的“批判性拒绝”中,马克思推出了以“发展论”为核心的“批判的历史哲学”。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遵循了哲学服务历史的基本取向,并沿着两条并行不悖的路径稳步推进了他的“历史之思”:一是依托于唯物史观的分析范式,深入物质生产领域探掘了历史的本质与规律,二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武器切近现代工商业实践格局,洞悉了资本主义的前景和命运。据此而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竭力探掘社会历史的根源并展开对资本主导下的经济运行规则和文化道德机制的实质性批判,确证了以生产方式为基础、以人类解放为核心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历史哲学运思路向。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就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历史性批判,它在回应“时代之问”中完成了关于人类“历史之谜”的哲学思考。这种历史哲学以“世界历史”为基本定向,以“人类社会”为立脚点,实现了对“当代的自我阐明”,开辟了历史哲学的新境界和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葛兰西和毛泽东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导师,他们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有着一致之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对于这些问题的梳理,将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着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付文军 《东南学术》2021,(3):115-125
《资本论》实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哲学的完美融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境中,马克思充分确证了"为消灭国家和市民社会而斗争"这一理论主题,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利用物质武器和精神武器而展开有效的阶级斗争.直面"当代的斗争",马克思理性地表达了"当代的愿望"——建构"自由人联合体"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可以说,《资本论》不仅致力于为阶级斗争提供武器的政治学途径,还致力于为人类找寻理想的生存之境.《资本论》所展示的政治哲学向度充分表明了马克思政治哲学是一种"以政治批判为目标"的现实性政治哲学、"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批判性政治哲学和谋求"减轻分娩痛苦"的发展性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7.
地理上的接近性与经济上的互补性是区域合作开发的基础。本文分析了东北亚经济地理的基本格局及变化趋势,论述了我国图们江地区开发的内外部经济环境与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区开发的三重模式。  相似文献   
8.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篇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和人类文明演进规律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思想武器,也是不断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凸显了这一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倡议,还要求让全体人民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并着力塑造人民的“文化主体性”,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来助力民族复兴和“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两个结合”中推进新文化的建设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东北亚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特点、发展现状及空间分布的分析,阐述了信息产业对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指出了图们江地区发展信息产业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及其手稿是马克思留于后世最为宝贵的理论资源。国内学者围绕《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三条独具特色的进路:第一条进路是借助现象学“面向事情本身”的口号,遵循现象学还原的方法和模式来研讨《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相关理论,并形成了历史现象学、生产关系现象学、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和资本现象学四种现象学的解读模式。第二条进路是文本学解释。这一解读模式主要围绕文献还原与版本考证、文本研究与概念梳理、思想阐释与理论建构并展开。第三条进路是历史化的解读。这一诠释路向抓住了“现代社会”这一关键,并对其展开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继而科学剖析了它的内部结构、运行机理和历史趋向。纵观相关研究的成果与问题,当代《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研习者要立足经典文本、对接现实问题、展望未来路向,以增强学术研究的理论自觉,在此基础上,不断开辟《资本论》及其手稿研究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