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关注国外课例研究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意义重大。日本基础教育阶段的课例研究有十几年的历史,其主要研究特点是目标宏观、突出教学难点、关注学生表现和现场观察。其积极作用是提高了教师的宏观思考能力,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合作能力,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了他们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观察学生的能力。确保其取得成功的条件有相对统一的课程内容、相对稳定的课程政策、稳定的教师合作制度和教师自我批判的反思精神。  相似文献   
2.
仝瑞 《南都学坛》2007,27(5):117-119
一、“学校即社会”———学校改造方法论的基本内容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基于“教育即生活”的命题。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要成为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点,从而使教育既合乎儿童需要又合乎社会需要,实质上是要改造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和  相似文献   
3.
仝瑞 《殷都学刊》2007,(2):144-148
儒家、道家都主张性善论。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二者都基于关注社会问题、人性问题和如何协调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问题,以及都主张人性是善的两个方面。区别主要体现在:一是儒家是站在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问题,其理论注重务实性;而道家更注重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提出问题,其理论玄远而富于辩证法。二是儒家以仁、义、礼、智为人性内容,认为培养这四端就能达到至善境界;道家认为人类的善就是按其本性生活,倡导"归根复命",知足养性。由此出发,儒家、道家的教育思想有很大不同。但儒家、道家互补的教育价值观和道家所重视的自然人本主义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价值观的确立和教育生态问题的重视和研究都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