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1.
"启蒙"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其衍生与发展的基本语境源于西方社会。与西方的现代性进程相比,中国现代性的发生源于外部压力,呈现出非自主的性质。如何将西方的启蒙话语置于中国社会的土壤中,是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界所要面对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现代性的产物,同时也是在现代性与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对西方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的产物,因而具有启蒙与批判的双重特质。对中国而言,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启蒙与现代性批判的双重内涵,可以为中国的现代性进程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仲兵 《江海学刊》2013,(1):214-218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和批判是马克思学说的根本主题,对资本主宰下的人的命运的深厚关切是马克思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条主线。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作为主体的资本与作为客体的人的地位是不对等的,资本增殖的同时却带来了人的贬值,人对物的依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现实。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诉诸人的主体性的实现,把资本的独立性和个性变为人的独立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3.
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单纯地依靠政府或完全地依赖市场均存在着供给主体自身难以排解的困境.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困境和市场困境的同时存在昭示了政府和市场双失灵现象在该领域出现的必然性.为了有效地探寻公共服务供给主体选择的解困之道,需要摒弃简单地在亲政府的哲学和亲市场的哲学之间做出非此即彼式选择和急躁地寻求替代性选择的盲动主义倾向,并以善治理论为参照,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新格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