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自律是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个体道德意识区别于外在规范要求的关键所在。"自律"概念在个体道德意识中有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它不仅是"合于法",更是"本于法"。在现代经济交往过程中,道德主体既用理性为自己立法,又靠意志来服从这些法则,既是立法者,又是守法者。  相似文献   
2.
家庭养老模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由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儒家养老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几千年农业经济文明下形成的传统养老伦理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这种养老的道德文化观念本身又内嵌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之中而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化。中国社会转型引发了生产方式、代际关系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也动摇了传统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和伦理文化根基。在社会文化变迁和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单一化的家庭养老保障供给主体和服务主体的价值理念已无法满足养老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探索并构建多元化供给主体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便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道德冷漠的生成机制既具有较为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背景,又具有道德系统本身运行的内在规律性.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转轨、政治架构和文化建设构成道德冷漠生成的宏观因素;政府公信力、经济组织(企业)的诚信守法、社会团体的行业规则和职业操守构成道德冷漠生成的中观因素;道德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构成道德冷漠生成的微观因素.道德冷漠实质上是道德主体对受助者缺乏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从而在道德实践上不作为,其微观生成机制主要有个体道德抑制机制的受损、个体道德奖惩机制的失衡和个体道德心理机制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支配个体道德活动的完整的心理机制。本文着重从个体道德意识角度论述了道德情感的内涵,认为它对充实道德理性、增强道德意志有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渗透功能。  相似文献   
5.
企业热衷投机、机构炒作成风、股票价格高企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日本股市泡沫破灭之前的特征。在一个时期 ,我国股市也有类似的特征现象。加快发展金融市场步伐 ,实行积极监管 ,形成外部监督机制 ,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规范、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队伍 ,对抑制股市泡沫 ,促进证券市场良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明清之际著名学者孙奇逢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多数有现实意义 ,而他所采取的不行不知讨论总结和树立典型的德教方法 ,今天也有借鉴意义 ,但也宣扬了一些封建糟粕 ,这是必须摒弃的。  相似文献   
7.
日本企业家将儒家伦理思想运用于企业管理中,使企业像一个家族组织;在雇佣、工作、质检、决策、谈判等一系列活动中,到处渗透着儒家思想的和谐;通过和美国企业管理方式的对比分析,就更彰显.  相似文献   
8.
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探讨我国上市公司信用稀缺的机理,是缺失制度制衡,即产权制度存在痼疾、监督机制梗阻、惩戒规制缺损,需通过重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违法失信的预期成本、用信用机构降低信息不对称、强化非正式契约的软约束等机制来治愈制度症疾.  相似文献   
9.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理念出发 ,剖析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提出优化封闭式股权结构、强化董事会内部的制衡、培育经理人员市场、对经营者激励和约束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