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当前,国学的喧嚣与文献的冷寂成为鲜明的对照。其实,国学的普及需要加强国学的研究,而国学的研究依赖于文献的整理,专题文献的拓展又影响着国学研究的深入。文献整理是国学的组成部分,又是国学的重要基础,两者的关系环环相扣。在文献学的体系中,专题文献值得进一步认识和拓展,其学科的特殊性、资料的广泛性、整理的复合性,构成专题文献的总体特征。而新世纪的专题文献整理,又面临着新的问题,例如:文献的采信资料,是文字典籍还是出土文物;文献的采用地点,是国内还是海外;文献整理的依凭,是电脑还是人脑。这些新的情况,都需要辨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余悦  冯文开  王立霞 《河北学刊》2007,27(6):142-146
饮茶作为一种雅趣之事,受到北宋文士的推崇。他们认为,只有雅士才能懂得品茗,品味茶的芬芳,体味茶的三昧。茶诗作为茶文化的有机组成,也呈现出"雅"的品格,是透视文人心态的一面镜子,文士的雅趣透过对饮茶的技雅、境雅、人雅的追求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赣南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情况调查□余悦黄南南郭东革命老区赣南,地处江西的南部,分布着较广的山林、湖泊,自然资源较丰富,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赣州地委、行署为了搞好地区经济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茶文化研究,真正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时期。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可以说起始于近20来年。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学术成果,就是学科意识的自觉和学术层面的深入,逐步形成了围绕着茶研究的三个子学科———茶学(属自然科学)、茶业学(亦称茶业经营学或茶叶商品学)和茶文化学(属人文社会科学),并在茶文化学术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走进新世纪,中国茶文化研究面临着学科地位、学术视野、资料发掘、国际交流、人才培养等新问题。只有理性地面对和成功地解决,茶文化研究才能充满锐气和后劲,在基本理论的深化、茶文化历史与现实的探讨方面有新的作为,促进中国茶文化学科的完善与提升。  相似文献   
5.
现代意义上的古典文学研究始于20世纪初,以周作人、闻一多等为代表的众多学者从中国文学的源头和经典取材,用西方民俗学的观念和方法重读古代经典.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民俗学在学术、学理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均表现出对本土文学研究和文艺批评的适用性.90年代末至今,结合民俗学方法的古代小说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本文认为,文学和民俗学的研究领域不能截然分开,民俗文化的琐细方面构成了一个民族的自身生活,透过习俗可以到达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把作家和作品放在民众的生活经验和民俗文化层面上观察,从而达到对文学的主体--人的精神源泉的一般把握,这样我们的研究将更有作为.  相似文献   
6.
国学与古代文学并非等同的二者,而是具有相同相近的因子而又各自独立的学术载体.从学科史来看,在中国传统的学术领域,两者并没有明确的分野,只是到了近代的学术科目,才有了相对"西学"的"国学",有了文、史、哲相结合相沟通到古代文学的区分.从研究史来看,国学虽然有词章之学,但其主体为考据之学、义理之学、经世之学,而古代文学虽离不开文学文献学和文学史学,但其重点在诗赋论、词曲论、小说论、文论,重在古代文学的美学、趣味和鉴赏.从学术史来看,国学是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诸多知识系统和方法系统,甚至包括某些自然科学领域中科学学说和方法论的考镜源流、分源别派,而古代文学则仅就文学方面的知识系统和方法系统,历史地呈现其文学思想、文学流派和文学方法等方面历史血脉的延续与走向.在未来的学术构架中,国学与古代文学的联系同样广泛,并且在研究方面会有更多的互为依存与互为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化浪潮中,以农耕文化为特征的春节传统节日文化处于消减和嬗变的过程.本文以地处中部的江西省南昌市为例,通过对老地方志资料的梳理、原有传统节日文化事项的辨析,以及对现有城市春节文化的调查,对于这一历史的走向以及今后春节文化的继承传统和创新时尚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中,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愈益密切,茶文化的影响愈益深远,茶文化的研究再次掀起高潮.如果我们以美学作为切入点,综合运用茶学、诗学、美学等知识,以诸多优美的唐代茶诗为研究材料,解析诗中所体现的饮茶的自然环境、使用的器具、冲泡程式等,则可以发现,饮茶不仅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且是一种艺术和精神美的享受.深入研究唐代茶诗,便于我们把握唐代茶艺审美情趣的奥妙所在,丰富茶诗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面对周边少数民族势力的壮大,欧阳修及宋代士人对当时民族问题进行了积极思考.虽然政治上欧阳修极力坚持宋朝的正统地位,但是史学家职责的客观性,及其对历史与现实民族、民族关系的深切认识,加之历代各族人民向汉文化趋同的努力,使他无法以传统的夷夏观念来看待其他民族,充满矛盾与挣扎.与他同时代的士人,很多与他有相似的观点,折射出宋时华夷界限的淡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谓立德、立功、立言,因三者经久不废,故日“三不朽”。但三者之中,认为“首立德,次立功,又其次乃立言”(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轻重、主次之分。其实,站在今天的立场来看,三者也是可以统一起来的。譬如,办学术期刊,是可以达到三者和谐的: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立德”;把办刊物当做事业来拓展,这是“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