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元代云南汉地佛教重考──兼驳“禅密兴替”说侯冲元代云南汉地佛教的研究,一直是云南佛教史研究的薄弱环节。何以言之?明代云南佛教,有陈垣撰《明季滇黔佛教考》,搜勤闻博,识断至精,体制完善,"海内外学者咸已诵读而仰慕之矣"①。南诏大理佛教,近半个世纪尤其近...  相似文献   
2.
侯冲 《学术探索》2004,(4):88-91
作者以新近刊布的大理明代碑刻文献为主要依据 ,对《南诏通纪》一书的作者、卷数、影响以及对该书的评价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侯冲 《学术探索》2001,(5):85-88
文章根据大理地区碑刻铭文及云南古代地方史料全面考察了<白古通记>一书的称名,认为<白古通玄峰年运志>是该书本名;<白史>、<郡志>、<旧志>也是<白古通记>的称名之一.弄清<白古通记>的称名,有助于全面搜集相关资料,从总体上把握<白古通记>,深化<白古通记>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阿嵯耶最先见于云南地方史料《南诏图传》,但从史源、史料真实性、南诏佛教具体内容等方面来看,不能认为《南诏图传》所说是真实的历史.从南诏历史来看,南诏具备强大国力和独立政治后,欲与唐约为兄弟或舅甥,却被唐中央根据《春秋》大义,要求像以前一样向唐奉表、称臣、贡方物.南诏为了使自己较以前有更高的地位,一方面淡化其受唐朝支持和受汉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试图表达南诏与印度文化有密切关系,以便抗衡汉文化.阿嵯耶是南诏在试图建构足以抗衡汉文化的文化体系时创造的“梵名”,是南诏处理其与唐关系时,力图争得与其国力相当的政治地位而创造出来的洋标签.  相似文献   
5.
40多年前 ,石钟健先生对白族历史上的白文作了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近 2 0年来 ,又有不少学者对白文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实地调查搜集到的新材料和对云南地方史志、云南佛教文献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明确定义白族白文的基础上 ,对白文的著作分类、特点、历史源流、评价等问题提出了与石钟健等先生不尽相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大理国写经《护国司南抄》以往被认为是密宗经典,根据是其中有所谓"密宗(学)教主"的题识。但考察原卷发现实际上不是"密宗(学)教主",而是"义学教主"。结合汤用彤先生《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有关"义学"的不同所指,可知"义学"一般主要指疏解、弘讲佛教经论。《护国司南抄》是"义学教主"玄鉴对良贲《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的疏解,为我们了解佛教义学提供了实际的案例。  相似文献   
7.
凉山不"凉"     
李淼  侯冲 《中国扶贫》2017,(14):29-32
"阿大(彝语:爸爸),提前祝你父亲节快乐!"6月17日下午3点,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勒尔小学四年级学生陈心明,踮起脚尖站在宿舍楼的IC卡电话前,新奇又怯生生地给正在山上放羊的爸爸打电话.  相似文献   
8.
前此对杨黼家世和生平有不同的解读,但根据不足.杨黼为杨保“妹之子”,亦是杨保的养子.新发现资料证明杨保为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左右生人,可推定杨黼生活的主要年代为明永乐到成化年间(公元1403-1487).杨保在世时,杨黼已到四川参访过临济宗祖师无际.在隐居鸡足山之前,他曾以“教读儒士”的身份活动过一段时间,并非终身都是隐士.  相似文献   
9.
大理凤仪北汤天经卷,是指1956年由费孝通等学者在云南省大理市凤仪镇北汤天村董氏宗祠发现的3000多卷册写本和刻本佛经、道经和善书.它们既是较为系统的宋代以来云南历史发展的实物见证,亦是云南历史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有力见证,对汉地密教研究、汉文大藏经研究、南诏大理佛教研究、汉地佛教科仪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还应该进行总目录编制、经卷图版完整版印刷、保护和比较研究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试论《白古通记》的成书年代侯冲《白古通记》又称《白古记》、《白古通》。因白、同音异写,故又称《古通》、《古通记》。原书清代即已佚,王叔武先生辑有佚文。从佚文来看,它是一本杂糅云南古代历史和传说故事的著作。现存《白古通》系云南地方史志,或演绎之或采录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