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根本途径之一 ,是从思维方式入手来探讨其文化渊源。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内向性的特征 ,中国思想史上的儒、道、佛三家 ,其哲学思想无一不体现出典型的内向思维的特征。这种思维方式 ,直接导源于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 ,由此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铸就了中国传统艺术理论鲜明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2.
"朱陆之争"是南宋以来儒学的中心问题,它也像一根红线贯穿于明清学术思想发展之始终.正是由朱陆之争这条线索出发,余英时先生发现了近世儒家思想演进的内在秘密,那就是:纵向的儒家智识主义的兴起,横向的知识与道德的紧张和平衡.同时,在宋以来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特别是由于朱陆之争这条线索的发现,余先生提出并实践了"内在理路"的学术文化发展理念与研究方法.在宋明理学如何转向清代考证学的研究中,余先生认定"内在理路"说解释的有效性.而这一"内在理路"又可概括为两大精神或要义:一是强调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内在动力,一是注意抉发中国思想文化的知识传统.  相似文献   
3.
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根本途径之一 ,是从思维方式入手来探讨其文化渊源。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从其总的思维倾向来看 ,具有内向性的特征。中国思想史上的儒、道、佛三家 ,其哲学思想无一不体现出典型的内向思维特征。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内向性特征 ,直接导源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 ,而最终根源还是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内向思维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铸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理论鲜明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4.
李泽厚美学是20世纪后期处于中国美学主流地位的“实践论美学”的杰出代表。考察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对把握20世纪中国美学的学术进程和构建21世纪中国美学的现代体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纵观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细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在50、60年代美学大讨论时期,李泽厚实践论美学初步创建;80年代,随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论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不断深化;90年代,在“后实践美学”的批判中,李泽厚实践论美学步入反思期。  相似文献   
5.
侯宏堂 《阴山学刊》2008,21(5):10-18
兼为诗人和哲学家的美学家宗白华,终生在美学殿堂里散步,取得了卓越的美学成就。他在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和中西艺术的深切体验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美学为本根,以西方现代美学为参照,以哲人的睿智、深邃和诗人的敏感、灵视,精深微妙地把握了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的精髓和灵魂。宗白华立足于本土思想资源、极具民族特色、富于诗情和哲思的中国美学研究,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而厚重的基础,同时更为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换提供了范导性的尝试。要而言之,宗白华的中国美学研究有三大贡献,即基于中国形上学的生命美学观,由古典而现代的艺术境界论,富于开拓性的中国美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国实践论美学的自我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美学研究,真正具有学术史意义的美学现象是关于中国实践论美学的论争与反思。论争集中体现于“后实践美学”的超越性批判和实践论美学的改造性维护。其实,“后实践美学”和实践论美学的维护者之间的论争都可以视为对实践论美学的反思。而真正具有理论构建意义和学术品格的反思,还是要数实践论美学家们的自我完善性反思。实践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李泽厚、刘纲纪和蒋孔阳,都对各自的实践论美学思想进行了自我完善性的反思,从而也充分地证明了实践论美学自身是一个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创造着的开放体系。实践论美学尽管尚存在着一些学术局限和内在矛盾,但却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发展作出了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同时,它也是中国当代最有发展前景的美学学派。  相似文献   
7.
侯宏堂 《学术探索》2008,(5):121-127
余英时先生是当今最有成就、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史研究大家,他对中国学术文化传统之重建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有着深刻的思考。余英时认为,中国问题乃是一个“全面的社会重建”的问题,而“社会重建同时也还是文化问题”。考察余英时的中国文化重建思想,对推动现阶段中国和谐社会之构建以及中国现代文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余英时在其著述与论说中,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文化重建任务,即重建价值系统,重建人文学术,重建社会重心。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美学研究,真正具有学术史意义的美学现象是,关于中国实践论美学的论争与反思.论争集中体现于"后实践美学"的超越性批判和实践论美学的改造性维护.实践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李泽厚、刘纲纪和蒋孔阳,都对各自的实践论美学思想进行了自我完善性的反思,从而也充分地证明了实践论美学自身是一个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创造着的开放体系.实践论美学尽管尚存在着一些学术局限和内在矛盾,但却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发展作出了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同时,它也是中国当代最有发展前景的美学学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