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侯敏 《现代妇女》2014,(2):216-216
田中一光是一位杰出的设计师,他将日本的民族文化融入到平面设计之中,开启了日本平面设计的新篇章,为日本平面设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独特的设计风格,给设计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他的设计实践为二战后日本的平面设计开辟了一条新道路,日本的传统文化贯穿于他设计作品始终,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是元代戏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其中爱情婚姻戏数量最多,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丰富、鲜明,个性突出。元杂剧爱情婚姻戏剧本继承了文学抒写爱情婚姻的传统,其女性形象书写的成功,得益于元代宽松的社会环境,也是大量文人投入杂剧创作的结果,承载了元代文人仕途和婚姻的幻想。这些爱情婚姻戏中的女性形象符合女性善良、勤劳、包容的传统理念,元杂剧爱情婚姻戏塑造的女性形象,对后世明清戏曲发展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钱穆是现代新儒家的著名学者,虽以史学成就著称于世,但其文学修养也相当深厚.在文学研究方面,他熟知中国古代文学的底蕴与精义,其阐释和分析,显示了绵长修远的诗学精神.在文学之根、和合之美、人生诗化等方面,钱穆汲取古代文化的母乳,在此基础上丰富现代文论言说的底蕴,学术目标变得具有理性的可感性和可握性,其充满历史意识与诗心情趣的文学观念,彰显了一种有根的中国诗学.  相似文献   
4.
侯敏 《学术探索》2003,4(12):47-51
学界以前往往集中于探讨现代新儒家的哲学观、历史观、伦理观与社会文化观等,而对其哲性诗学观缺乏应有的认识。其实,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在20世纪上半叶就表现出对文学艺术的美学关注,呈现出中国现代人文学术领域的独树一帜的文化诗学与审美主义。在人文之"思"与人文之"诗"的玄览中,他们从人生境界进入审美境界,进而对艺术心灵探幽发微。他们坚守民族文化之根,以返本开新的方式参与了现代诗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受英语或其他印欧语的影响,一些外国留学生往往把“在十处所”放在动词后,造出下面的句子: 我和我的朋友经常玩儿在米兰。 他睡觉在床上。而且还“据理力争”:既然“我经常在米兰住”和“我经常住在米兰”都可以,为什么“经常玩在米兰”就不行呢?英语的Sleep和德语的schlafen翻译成汉语的“睡”和“睡觉’都可以,既然“他睡在床上”可以,为什么“他睡觉在床上”就不行?对这些问题,简单的一句“这是汉语的习惯用法”是不足以服人的。那么,“在十处所”用在动词前还是动词后是否有规律可循呢?很显然,“在十处所”的位置与动词有着十分密切的…  相似文献   
6.
崔:侯老师,您是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媒体语言分中心的负责人,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一机构的定位、职能与常规任务吗?  相似文献   
7.
翻译过程中的大脑认知机制会对译者的英汉双向翻译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从词汇连接模型、概念媒介模型、概念特征模型、事件记忆模型这四种认知模型的特点出发,分析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认知特点,并从心理角度解释造成英汉双向翻译认知负荷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9.
银行业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危机,如1994-1995年拉美的龙舌兰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事实证明,银行业的脆弱和混乱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银行业的状况如何,不仅事关一国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而且也关系到国际经济的稳定与安全。因此,中国银行业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努力维护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0.
高尔基以人民为本位的无产阶级人道主义迥异于以个人为本位的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其人道主义涵纳的底层情怀、平民意识和人民性特质,引发了鲁迅、茅盾、夏衍、艾芜等中国左翼作家的精神共鸣与对话。这种共鸣与对话或表现为高尔基文学创作对左翼作家的直接影响,或彰显为高尔基与左翼作家精神层面的相互呼应。这些影响与呼应的存在,极大丰富了20世纪30、40年代的左翼文学世界,形成左翼文学创作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