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倪新兵 《东岳论丛》2012,33(5):81-85
黑格尔的伦理精神遵循从伦理实体到道德主体的辩证运动,道德世界是伦理精神的运动历程之一.道德世界中的良心是直接确定性的精神,它以其直接性消弭了道德世界中的对立与混乱,进而达到与普遍道德意识的直接等同.但是由于良心维护自己的纯洁性而害怕行动的方式使它成了静观的优美灵魂,知与行分裂的静观优美灵魂导致了伪善;同时在伦理精神的自为状态下,出自良心自身的行为具有特殊性,但它又坚持自身是与普遍物相一致的,也导致了伪善.  相似文献   
2.
史诗人物的思维模式和命运与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依照康德的"先验综合判断理论"和"先验图式论",人在进行思维活动前,并不是"白板"一块,而是预先就有某种范畴、概念等图式,并且利用这种图式进行思维活动。文化背景不但是史诗人物思想观念的源泉,而且使史诗作者们也受这种"图式"的影响,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史诗人物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通过对意识形态概念史的梳理和反思,分析并批判了关于意识形态经验基础和观念系统的形而上学;在以"当下"时间结构的分析阐述了意识形态的三种简单类型及其混合之后,对宣称"意识形态已经终结"的神话进行了简短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话语权表达作为一种重要的利益实现途径,正在为大众所认同.然而,农民作为这一场域下的"弱势群体",由于种种历史以及现实的原因,话语权却处于相对缺失状态,这不仅与民主发展的实质相抵触,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政治的权威合法性和稳定.而其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信息传播网络的"短路",农民的"话语"无法通过有效的传播路径到达政治决策层,从而也就无法影响政策制定,满足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6.
东江革命精神是周恩来、澎湃、古大存等革命先辈领导广大革命群众,在东江地区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特有的革命品质和精神风貌。它蕴含了"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矢志不移、坚定执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敢为人先;依靠群众、联系群众"的精神内容,深刻诠释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革命首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溯这种精神品格,对东江地区贯彻落实新时期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分为绝对意义上收入的普遍提高和在此基础上相对收入差距的缩小两个层面。在绝对意义上的“共同富裕”视角下,斯密和马克思都肯定了分工所带来的生产率提高和社会财富增加,二者有相通之处。而在相对意义上的“共同富裕”视角下,斯密只研究了企业内分工,马克思既研究了企业内分工,也研究了社会分工;既在生产力层面对分工进行研究,也在生产关系层面对分工进行了研究;既研究了绝对剩余价值产生和相对剩余价值不断扩大的内在机制,也分析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对斯密分工理论的全面超越。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启示我们,通过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从而改变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限制相对剩余价值的扩大是缩小相对收入差距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庄子哲学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宗教精神,主要表现为超越了哲学思辨和形而上学本体论层次意义上的“道”和齐物我、齐万物、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论以及“心斋”、“见独”、“坐忘”之修持方法。解读庄子哲学思想宗教精神的精髓要义,就要通过庄子所倡导的修持方法,进而彻悟“无为”,达到“无为而无不为”、随心所欲合于“道”的得“道”至地。  相似文献   
9.
"蚁族"亦即大学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三大弱势群体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蚁族"大多来自农村和县级市,"蚁族"这一群体的构成状况是众多社会的及个人的因素相互交织的产物,但不可否认,社会资本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与城市大学毕业生相比。农村大学毕业生在社会资本上处于劣势,这种劣势伴随着其他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了绝大部分"蚁族"来自农村这一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10.
对于康德批判哲学的起点为何,前贤给出的答案有二:休谟的因果问题使然、自由与必然的二律背反问题促使。其实,上述两种看法都没有从康德哲学的整体性出发,有过于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无论是"休谟的提示",还是"自由与必然"二律背反的自我道白,都只不过是其重建科学的形而上学的过程中的两件较为典型的个案事件的回顾而已,康德并没有断然所谓批判哲学的起点。简言之,批判哲学的起点问题,同任何康德哲学的其它问题一样,只有在康德面对传统形而上学日渐衰落并力图重构未来形而上学的大背景下,才能彻底并真实地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