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建立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这门科学的光荣任务,已经历史地落在我国法学工作者的肩上。 法律思想是人类政治思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人类的法律思想由于打上了剥削阶级的深刻烙印,带着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沉重枷锁,因此不能科学地解释对人类生活发生如此巨大影响的法律现象。只有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才对社会科学的一切重大问题包括法律问题,作出合乎真理的阐述,并根据对资产阶  相似文献   
2.
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正面临改革的春天。当前的改革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怎样呢? 一 宪法是改革的总章程,改革是为了实现宪法规定的根本任务 (一)我们只要考察一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不难发现,每一种社会形态,在其存在的过程中,在不改变社会性质的前提下,都曾进行过改革,社会主义社会也不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现代化对法学研究方法更新的要求,指出应从注释走向创新,从演绎法走向演绎与归纳并举,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定性分析走向定性与定量分析并举,从传统哲学方法走向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现代科学方法;阐明现代科学的整体化趋势及其对法学现代化的要求;预测法学基本理论将在人和法的关系、法的效果、法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论证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法学的发展方向,认为中国法学的发展应与改革的要求相适应,以应用法学作为重点,带动基础法学与发展法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供体器官不足是目前困扰中国器官移植的一个瓶颈。但不加限定的供体少于受体是个伪命题。对我国而言,要变潜在的供体为现实的供体,使器官移植走出困境,需要重视文化、情感以及法律这三个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律史研究创新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传统观点把法律史当作阶级压迫史看待,掩盖了法律史的真正本质。法律在人类争取自由的艰难历程中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法律史是人类解放自身的历史”。中国法制史有三个重要特点:吏民兼治而以治吏为主,赏罚并行而以激励为先,律例并行而常以例破律。基于上述认识,作者指出有必要重新认识中华法系的地位及作用,破除西方中心主义的偏见,创建适合转型期中国国情的“中华发展法系”。  相似文献   
6.
苏联法律的制定、通过及其实施的制度到底有多少有效性与民主性?苏联公民的权利在多大程度上到得保护?《新时代》杂志评论员叶林就此问题与苏联科学院国家与法研究所社会主义法制研究室主任、法学博士萨维茨基教授作了一次对话。叶林(以下简称叶):不久前,戈尔巴乔夫  相似文献   
7.
一法律以调节社会关系为神圣使命。人们的社会关系,按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传统的法学按社会关系的内容把它分为政治社会关系、经济社会关系、军事社会关系、家庭社会关系、国际社会关系等等,从而形成调节政治社会关系的宪法和行政法,调节经济社会关系的民法和经济法,调节军事社会关系的军事法,调节家庭社会关系的家庭法、婚姻法,调节国际社会关系的国际法等等。横跨上述各种社会关系的还有刑事社会关系、诉讼社会关系等,与之相应的则有刑法与诉讼法。以上大致可以视为第一层次的社会关系及因法律调节而来的相应的法律。还…  相似文献   
8.
法律上的主体 ,一不参加有关法律的立法 ,二会因法律关系的灭失而不复为主体 ,三可能因为成了某种法律关系的主体而受法律的制裁。法律的主人参与法律的制定 ,不因具体法律关系的灭失而丧失主人地位 ,法律反映其意志与利益。区分这两个虽有联系却又根本区别的概念 ,对守法理论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是守法 ,有消极守法与积极守法之分。消极守法虽为守法的主体 ,却非法律的主人 ,他们把自己置身于法律的对立面。积极守法者必为法律的主人 ,只有法律的主人才可能成为自觉的、主动的、创造性的积极守法者。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中 ,要做法律的主人而不只是法律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技革命既造福于人类社会,又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危险,这就使社会的管理任务大大复杂化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法是管理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在科技革命过程中的调整手段和作用以及法在各级管理部门、在管理科学活动中的任务与作用,论述了科技革命与法的辩证矛盾,并提出了如何联系科技革命来扩大法律调整的范围,以确保科技革命沿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汉——唐时期儒法两家法律思想的消长融合的演变过程;结合法制的沿革、法律的实行和法律平等及肉刑废复等问题,对儒法两家法律思想的分歧点和本质上的一致性作了说明;论述了社会经济制度、阶级斗争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对法律思想演变的影响;指出这一时期法律思想的特点是,随着西汉开始的法律儒家化,逐步形成了占统治地位的以儒学为伪装、儒法合流的“德主刑辅”的地主阶级正统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