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20世纪40年代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具有比较浓厚的意识形态背景,这直接表现在这场论争的关键词--"民族形式"的使用上."民族形式"的提出是民族战争中民族意识高涨的结果.从文艺理论的角度看,"民族形式"这个术语并不具备理论的严谨性,但是由于现实的原因,仍然在论争中被普遍使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中国现代话剧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戏曲一统天下的舞台格局,形成既相对峙又相对流的话剧—戏曲二元结构。中国话剧—戏曲的这种二元结构依然稳定如斯,它们之间的对立交流从未停止,但它们的基本形式特征却并未更改,话剧就是话剧,戏曲就是戏曲,它们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中形成强大的张力场,共同丰富和提升了中国戏剧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3.
《雷雨》具有浓郁的诗意倾向,这主要体现在它对时空观念的诗意处理、对神秘意蕴的酝酿渲染,对“蛮性的遗留”的肯定赞美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构筑。在曹禺后来的剧作中,这些诗意特征并非一成不变,它们的流变轨迹体现了曹禺审美思想向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区别于早期校园戏剧的使命意识和沉重感,当代校园戏剧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少年心态,这主要体现为对校园题材的关注、顽强的草根特性、舞台艺术的大胆探索和以快乐为原则的娱乐心态,当代校园戏剧给剧坛带来新鲜与活力,但思考深度的缺失和社会接触面的狭窄,加之青春意识的逐渐缺失,则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5.
曹禺剧作富有浓郁的诗意 ,同时 ,随着其创作过程的持续 ,其剧作的诗意也处于流变之中。本文拟从曹禺创作中的理想世界、艺术氛围、戏剧意象、情感基调等几个方面去捕捉其诗意流变的轨迹及走向 ,以便从整体上更全面具体地理解曹禺剧作的艺术风格及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林白小说中男性形象的“边缘化”状态,指出,林白小说中的女性背后实质上隐藏着一个完整的男性世界,而这个世界才是现实中真实的世界,作为小说中被有意边缘化的男性,依然是本质上的主导者,掌握着女性的命运,与现实生活是暗合的。  相似文献   
7.
《雷雨》中的父子冲突分别着眼于三个不同的角度:阶级冲突、文化冲突、人性与欲望的冲突,三种冲突又在相互的交融中与血缘亲情相纠葛,导致了该剧异彩纷呈的复杂性和动人心魄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北京人>和<云雀>的主体意象,鸽子和云雀分别代表了作家各自的情感倾向和使命意识,鸽子是20年代出走之声的继续,但并非历史简单的回声,它拖着历史沉重的身影,咀嚼着传统文化的酸甜苦辣,徘徊着知识分子留恋与割舍的复杂情怀云雀则如轻装的勇士,面向未来,寻找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独立地位与历史使命.在这些充满文学魅力的戏剧意象的背后,是充满文化魅力的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并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生态责任、文明批判、生态理想和生态预警是其突出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生态文学的特点,不同的作家作品塑造了不同的人物类型。以郭雪波的《狼孩》为例,分析文本中生态人物类型,从而得出生态人物背后的环境启示。  相似文献   
10.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时空的艺术,时空构造制约着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本文将从亨利·勒菲弗的“呈现的空间”和“空间呈现”角度入手,以邱华栋都市小说中的空间形式为个案进行研究,探究邱华栋都市小说中的现代都市空间形式和都市空间的呈现方式,从空间理论的角度揭示其作为真正意义上的都市小说所具有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