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安史之乱后,河北陷入割据,形成了魏博、成德、幽州等割据型藩镇。在以节度使等为代表的职业军人的支持和参与下,河北佛教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恒州、定州等传统发达地区之外,形成了魏州、幽州、沧州等新的佛教中心,南禅开始传入,佛教发展格局也为之一变。另外,唐武宗灭佛时,河北藩镇开始进行了一些抵制,但在朝廷的压力下,灭佛政策得以贯彻执行,河北佛教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结合当前油田面临的形势,为了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提出了促进油田企业发展的八大思想观念,即发展观念、效益观念、市场观念、大局观念、现代管理观念、创新观念、人才的全面发展观念、群众观念;强化这些观念,使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来一个大的提高,从而使企业能适应形势的变化而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冯金忠 《河北学刊》2005,25(5):97-99
朱雷通过回顾唐长孺领导敦煌吐鲁番文书整理出版的整个过程,介绍了古代文献资料整理的特点和规律。张国刚认为,在中国20世纪学术发展的宏观走向上,出现了一个从否定传统到呼唤回归本土化的历史演变过程,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陈寅恪、唐长孺、胡如雷都做出了各自的探索。冻国栋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探讨了唐长孺在中古史研究方面的取得的突出成就,对唐长孺的治学理路和特点作出了准确概括。宁志新和黄正建侧重分析了胡如雷在历史研究中所运用的阶级与阶层分析方法,并对这一治学方法做出了客观和科学的评价。孙继民在20世纪学术史的背景下,从20 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分析和确认了陈寅恪、唐长孺、胡如雷史学研究成就和他们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认为陈寅恪的特点是承旧启新,文化史观中国化;唐长孺是转旧趋新,唯物史观学术化;胡如雷是弃旧开新,古史形态理论化。  相似文献   
4.
胡如雷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隋唐史专家。他以深厚的理论素养,圆融通博而又极富个性的学术风格在学界独树一帜。胡先生在诸多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仅就胡先生在隋唐政治史研究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谈一下个人的心得体会。胡先生在研究中一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强烈的预流意识,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感,十分重视历史人物研究。  相似文献   
5.
榷场虽然明确出现于宋辽金时期,但其历史可追溯到互市,二者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榷场是互市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形态。宋初与南唐之间设立的榷署(或榷务)则是它的直接源头。榷场名称虽然在唐代已经出现,但当时为征榷专卖机构,但这种禁榷制度为榷场所沿袭,为传统互市注入了新的内容。这也是榷场不同于一般互市之处。宋代史籍中的榷易使并非榷场使,从现有记载来看,宋、辽两代均无榷场使。金代虽然出现了榷场使,但从时间上看,金代的榷场使可能来源于西夏,而不是相反。西夏之榷场使很可能远承于唐代。  相似文献   
6.
孙继民先生《俄藏黑水城所出〈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整理与研究》一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俄藏黑水城《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体现了作者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和对新材料的高度敏感,并实现了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俄藏黑水城文献整理的成功对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黑水城文献整理的范式。无论是整理的精审、细致、完备,还是在研究的深度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堪称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  相似文献   
7.
8.
从创建企业文化的目标出发,论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即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氛围;以持续发展为主题,以人为本,以提高竞争力为重点,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创造学习型企业为目的,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实践企业文化为手段,努力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从而使企业文化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唐代病坊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坊唐贞观时期已出现 ,时称疠人坊 ,至迟武则天时代有了病坊这样的名称。它以病人为收容主体 ,南朝齐梁的六疾馆、孤独园等已具病坊的雏形。在病坊建立中 ,除了佛教因素 ,不应忽视中国传统思想 ,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官办病坊中病人除了依赖政府救济 ,还必须从事一些生产劳动 ,条件许可仍要外出谋食。从性质看 ,它是一个以工助赈 ,集生产和消费于一体的慈善机构。  相似文献   
10.
冯金忠 《唐都学刊》2010,26(5):26-28
安史之乱后,河北陷入割据,形成了以幽州(卢龙)、成德、魏博三镇为代表的河北藩镇,史称河北三镇或河朔三镇。后又从中分割出横海(沧景)、义武(易定)二镇,但这二镇的割据性远较三镇为弱。河北藩镇在地理上连成一片,西邻太行,东至大海,南距黄河,北尽幽燕,“出则胜,处则饶,不窥天下之产,自可封殖”,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和经济单元。直至五代时期三镇才被次第消灭,长达一百五十余年的割据统治,给河北地域社会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