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 (一) 说到斯密的价值论,都知道它是二重的。对于这个二重性,流行着这样一种提法:斯密在论述商品价值决定时混淆了商品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量和商品交换中所能够购买的劳动量。他有时认为生产时耗费的劳动量决定价值,有时又认为商品交换中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价值。陈岱孙教授在他所著的《从古典学派到马克思》(以下简称《陈著》)中指出:斯密在论述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以前的“商品真实价格”时,确实分清了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前者是商品价值的内在决定因素,后者是商品价值的外在衡量标准。意思是说,斯密在论述上述历史时期价值决定时,并没有混淆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应该承认,陈著的观点在斯密的《国富论》中是能找到很多根据的.在《国富论》的第五章,斯密一开始就指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个人占有某物,但不愿自己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人对斯密价值论中是否存在“购得劳动”这一说提出疑问。这里,针对疑问提出者的诘难阐述以下问题:李加图是否误解了斯密?马克思是否又跌进李加图的误区?李加图和马克思对“购得劳动说”的揭示和批判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有一个由否定到肯定、发展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异化劳动理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便是这一转变的关节点。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初期阶段,对劳动价值论是持否定态度的。马克思曾这  相似文献   
4.
<正> (一) 按照李加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国际间的商品交换是一国少量劳动和另一国的多量劳动相交换。例如葡萄牙的80个工人一年的劳动产品(葡萄)交换英国的100个工人一年的劳动产品(毛呢)。但这样的交换不是同他竭力论证的劳动价值论、等价交换的原则相违背吗?李加图认为,“支配一个国家中商品相对价值的法则,不能支配两个或更多国家间相互交换的商品的相对价值。”他还进一步指出,等价交换的原则之所以只适用于国内贸易的场合,不适合于国际贸易的场合,其原因就在于,在一个国家之  相似文献   
5.
陈岱孙教授在《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中指出: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斯密提出了“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和“商品的真实价格”两个概念,并实际上赋予二者以截然不同的含义。他的根据是:斯密先是说:“一个人占有某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来说,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国富论》上卷,第26页。下同,均只注页码)按他的理解,“在这里,劳动一词指的是‘购买或支配的劳动’。而‘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也就意味着‘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另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经济学说史的论坛上,有一种很有影响的意见:否认斯密价值论中有“购得劳动说”,即商品价值由其新能购得的劳动量来规定的学说。执这一意见的论者认为:对“购得劳动说”的揭示和批判,实在是一种误解。并且认为这种误解首先产生于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本文试图澄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