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考察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需要区分物象化一般与生产关系的物象化、物化一般与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需要区分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拜物教性质与竖立其上的拜物教观念。生产关系的物象化是指生产关系表现为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关系;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是指物在特定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它作为物就具有的属性。资本的拜物教性质非常复杂,远不是生产关系的物象化和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能够透彻地说明的。拜物教观念指的是一种把物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获得的规定性看作物的自然属性的错认,它直接与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而不是生产关系的物象化有关。在拜物教观念的支配下,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混淆了生产的物质内容与社会形式,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抽象化、永恒化了。  相似文献   
2.
如何评价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如何估量费尔巴哈在马克思思想转变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我国学者分歧较为严重的问题.以“费尔巴哈哲学所达至的理论高度与马克思的思想转变”、“费尔巴哈、青年马克思与人本主义的关系”、“形而上学批判、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等问题为线索,可以对相关分歧进行梳理.考察费尔巴哈与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关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重视费尔巴哈哲学的内在矛盾与理论张力;把考察“马克思的阅读”与“阅读马克思”结合起来;着力找寻马克思与其他人的“同中之异”、马克思思想历程中的“异中之同”;在明确唯物史观的多层次性的前提下,重新考察马克思的思想转变、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3.
4.
马克思的拜物教概念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著作中拜物教概念的内涵有过重要变迁:在早年著作中,马克思曾在崇拜物、对物顶礼膜拜的意义上使用它;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拜物教则与崇拜含义无关,它一方面指的是一种理论上的“错认”,即把物所获得的社会关系规定性看作物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指的是一种社会存在,即商品、货币、资本作为人们自己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关系的虚幻形式,因而具有“拜物教性质”.辨析拜物教与马克思的异化、物化和剥削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可以使我们对作为“社会存在”的拜物教有更加清晰、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中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的阐述,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分篇构想密切相关.“逻辑与历史的一致”的原则有两个层次的意蕴:理论叙述的先后顺序与经济学范畴所表现的关系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一致的;经济思想的成熟程度取决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程度.“从后思索法”意在提醒人们:要站在历史发展的最高处,“俯瞰”较为低级的历史进程.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与猴体(低级)和人体(高级)的关系是有差别的,不能混同.马克思在自己著作中运用的叙述方法并不只限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的核心命题在于指明:资本是劳动产品历史地“获得”和“叠加”一定的“社会形式”的产物.“抽象”在思维中上升为“具体”的过程, “理论地再现”了这一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改变世界"有其特定的问题语境--对于现存世界应持辩护态度还是根本否定立场,怎样才能实现对现存世界的根本否定.对"改变世界"的解读不能离开这一特定的问题语境.把马克思的理论与资产阶级经济学以及其他种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拓展与深化对"改变世界"的内涵的理解.马克思认为,不仅"哲学家们",而且"经济学家们"也"只是""解释世界".在"改变"的历史方位和实现方式上,马克思的"改变世界"与其他种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也有着明显的区别.解读"改变世界",有必要越出"哲学"的学科边界,进一步考察其"批判的"经济学和"科学的"社会主义之意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