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右豹韬卫系武则天时代由左右威卫改名而来,神龙元年(705)恢复旧名.签署时间为开元十七年(726)的于阗文书上,钤有一方印文为“右豹韬卫□□府之印”的官印.二十余年前已经不存在的官署名,为何还出现在官印上?对于多次出现在西域出土唐代文书中的这种现象,本文从折冲府的统属关系及其在官文书和官印中的正式名称入手,结合府兵制的废除与边地驻军管理体制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解释,进而对唐代在于阗设置折冲府的时间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2.
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初版于1962-1966年,其后一直不断重印,1994年有过一次修订再版,至今已销售近50万套。四十年后,它叉以增订本的形式面世,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自从它出版以来,就一直被众多高校选为教材。从1961年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确定项目,到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四十多年长盛不衰,这在各个学科的高校文科教材中都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3.
“为官择人”乃自古难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的各种竞争机制,有一利则生一弊,充分认识其中的利弊得失,将对当今的官员选任起到切实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后滨 《人才瞭望》2017,(13):52-53
通观《资治通鉴》可以发现,司马光对选官用人问题给予了突出关注,并以"臣光曰"形式的议论,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原则进行了高度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唐宋间中枢政治体制的变革,可概括为从三省制向中书门下体制的转变。在这个变迁过程中,尚书、门下、中书三省在政务运行中的角色与地位发生着细微而深刻的变化。唐代中后期的中枢体制处于一种过渡的状态,从政务文书的成立过程和签署程式看,尽管尚未突破三省制的框架,但从新的政务运行机制的产生来看,应是处于在旧体制内成长起新的政务运行机制的发展阶段。在北宋时期完善的中书门下体制下,三省机构的设置并未弃而不置,而是融入中书门下体制内的出令系统,三省在政务运行中仍然发挥着实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贞观之治看中国古代政治传统中的治世与盛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史学和政治有着特殊的关联 ,对王朝更迭和治道兴衰的历史现象的探讨 ,构成了对治国理论进行探讨的核心内容。“贞观之治”是唐代以后中国政治传统和历史观念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治世而非盛世。贞观君臣以尧舜之世、唐虞之道为自己时代的政治理想和治国指导思想 ,并将抽象的帝道、王道落实为具体的治国方略和施政措施 ,将自己时代定位为用唐虞之道开创的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治世。传统史学也是将贞观之治作为一个治世来看待的。唐代以后 ,治国者往往不再把五帝三王视为楷模 ,而是把贞观之治视为典范。  相似文献   
7.
刘后滨 《领导文萃》2013,(20):86-89
唐太宗即位以后,连续三四年遭遇灾害与饥荒,刚刚从隋末社会动乱之中走过来的老百姓,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或背井离乡,东西逐食;或卖儿卖女,以求生路,民生几近崩溃的边缘。然而,唐朝的统治却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牢固地稳定下来,并且迅速迎来了天下大治的良好局面。究其原因,就是老百姓没有把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化为怨气,没有把生活的艰辛归罪于朝廷。要把国家治理好,关键是要把老百姓的生活安顿好活吃蝗虫感动上苍,其实更多的是感动天下百姓为什么唐太宗和他统治下的唐朝政权能够如此赢得民心?  相似文献   
8.
20 0 4年 6月 5日至 6日 ,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暨汉唐研究中心主办的“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共百余人 ,分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等知名学府与研究结构。本次会议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承担的国家“十五”2 11工程项目“汉唐统一与政治文化综合研究”的组成部分。该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丛书” ,已由齐鲁书社出版。该丛书的已出著作 ,连同历史系中青年教师撰写的有关汉唐研…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古代史研究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取向。这里着重指出两点:一是越来越关注日常秩序中的政治运作与社会变迁。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超越以往官制史的窠臼,从关注官职与职掌转而关注制度的实际运作及运行机制的变迁,关注重大事件与制度规定背后帝国统治的常态运行。在这一点上,政治史或政治制度史的研究与社会史的研究在靠近。二是日渐突破朝代的断限,以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的形态为中心来构建观察的时段,通过专题的研究来揭示中国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帝制国家的政务运行是建立在发达的公文书制度基础上的。各类文书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和形态, 其间的变化体现了制度的成长性变革。汉唐之间向皇帝申报政务的公文书中, 有一类大致经历了由“奏”到“奏案”再到“奏抄”的演变。从作为动词的奏到作为文书专名的奏案、奏抄的变化, 正是汉唐间国家政务申报和审批机制变迁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