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物感"是"物"与"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其中"情"是"物"与"感"之间的桥梁。正是由于玄学催生了"情"与"物"的独立,才使"物感说"作为一个审美范畴在魏晋时期成熟。"物感说"的成熟,为魏晋时期人与自然和谐、亲和关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生态视域下的玄学自然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贞 《兰州学刊》2012,(1):151-155
魏晋玄学崇尚自然,以自然为美,这种对原生态和本色的倡导,反映到美学观念上,则是素朴、自然的审美理想和形态的形成。从生态视角来看,魏晋名士们在山水赏会中,既超越了审美主体对自我生命的关爱,也超越了仅把自然作为工具的狭隘价值取向,体现了审美过程中的物我两忘、物我交融,达到了自然审美与人的精神生态相交融的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郭象的万物独化自性说,消解了主宰万物的宇宙本体,赋予万物以独立、平等的地位,同时他注意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因相成,重视人与物之间和谐关系的建构。郭象玄学中所蕴涵的生态哲理对于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有所启发,但对其所存在的消极因素应加以分辨。  相似文献   
4.
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比,人文学科在具有科学性的同时,更具有体验性、阐释性、评价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在进行人文学术研究时,更应该坚持价值中立原则,否则,我们很有可能将人文学术研究变成一种意识形态的宣传和鼓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