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1.
由于50年代中后期国际形势变化和日本实力的迅速增长,美国被迫重新考虑对日战略问题。在新美日安全条约签订后,美国统治集团的经过充分讨论估价,终于通过于国家安全委员会6008/1号文件,这一文件的基本原则成为此后美国对日政策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日政策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对日政策是美国亚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对日政策的NSC125/6、NSC5516/1和NSC6008/1文件.通过考辨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日政策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艾森豪威尔政府遇制打击中国的既定国策是其对日政策的根源和出发点,国际形势变化、日本实力的增长和自主性的增强是推动这一时期美国对日政策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审理自诉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应把好立案关,在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同时,也不可忽视人民法院的查证工作,应把握好举证充足的标准和举证责任转移的时机,并重视证明环节,对不同的证据,应从合法性、关联性、真实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4.
一个寂寞地生活了三十一年而又不甘寂寞地死去的萧红(1911——1942),不再寂寞了。今天,她的创作不仅享誉于广大中国人民,而且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在日本,以至世界的许多地方,都获得了众多的读者。有关萧红的早期生活与创作,国内外已有诸多的著述做过详明的阐发,本文仅就几个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绿色建筑的健康特征体现在物质和文化两方面,但在相关的学术研究中存在关注物质技术、忽视文化品质的现象。论文集中针对后一层面的内容展开论述,选取中东铁路沿线历史建筑作为研究载体,探讨建筑与自身功能、地域环境及社会、时代背景的关系,并进行气质、品味、伦理等人文属性的绿色评判演示,补足与拓展对绿色建筑概念的理解,并为文化线路保护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在美国亚洲战略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美国政府结束在香港问题上拒绝发表任何言论的历史,在后来的几次有关香港问题的转折关头,美国都插手期间,关涉至重。研究1943年至1949年间美国在香港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和立场,揭示美国为何如此“关注”香港问题,则有助于从国际关系视角,深入了解香港问题  相似文献   
7.
美国对印度尼西亚的外交政策是美国东南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杜鲁门政府时期,“防止印度尼西亚投入共产主义势力范围”是美国对印度尼西亚政策的根源和出发点,国际形势变化、印度尼西亚实力的增长和自主性的增强是推动这一时期美国对印度尼西亚政策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1917-1923年这一时期是苏维埃俄国由立国未稳到日趋巩固并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的时期.由于苏俄远东政策服从服务于苏俄的欧洲政策,所以随着苏俄国内情况和外部形势的变化,苏俄远东政策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很大的摇摆性和暂时性.它体现了"推进世界革命与维护俄国利益"这个困扰着苏俄外交政策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缓和了对非战略物资的贸易管制,但严格限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并维持此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北朝鲜的管制水平。印度尼西亚的天然橡胶仍保留在美国战略物资管制的清单上。此间,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在对华出口橡胶问题上爆发了激烈争论。艾森豪威尔政府遏制打击中国的既定国策是推动其政策演变的根源和出发点,国际形势变化、印度尼西亚外交自主性的增强是推动此时期美国对印度尼西亚政策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