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关于《易大传》的著作年代,近人认识不一。郭沫若《周易之制作时代》:“我相信《说卦传》以下三篇应是秦以前的作品。但是,《彖》《象》《系辞》《文言》则不能出于秦前,大抵《彖》《系辞》《文言》的三种是荀子的门徒在秦的统治期间所写出来的东西,《象》在《彖》之后。”李镜池《周易探源》:“《彖传》与《象传》——其年代当在秦汉间;《系辞》与《文  相似文献   
2.
<正> 在《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交中,凡阳爻称九而阴艾称六。一卦的阳爻自下而上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一卦的阴爻自下而上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据近人研究,古代《周易》卦爻中并无初九、初六、或用九、用六之称。即便到了春秋时代,由《左传》《国语》的记录来看,人们用《周易》占事或论事,在分析卦艾时,仍无九、六之称。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魏献子问于蔡墨对曰:“不然,《周易》有之,在  相似文献   
3.
刘大钧 《文史哲》2005,(4):14-18
今本《周易》为王弼所传东汉费直古文易本,考之竹简本,今本与竹本大体相似,证明了今本确为古文《易》本无疑。而帛本《周易》应为汉初田何所传今文《易》本。理由有二:一,从时间上说,帛本经传的抄写时间应在文帝或文帝之前,基本可界定在高祖至吕后执政的二十余年间,这符合汉初传《易》“本于田何一家”的史书记载。二,从学术归属上看,帛《易》以“乖”代“睽”、以“礼”代“履”作卦名,显然受到《序卦》“睽者,乖也”、“履者,礼也”的影响,此与汉初田何一系“训诂举大谊”的学风也很相似。田何所传今文《易》本,包括“今义”和“古义”两方面,“今义”指以“德行”“仁义”谈《易》的内容,“古义”指以占筮及阴阳灾变谈《易》的内容。帛书经文卦序与京房《易》八宫卦序的密切关系,及帛本《易传》中大量孔子论阴阳五行、占筮梦兆的语句,都反映了马王堆帛本《易》可能为史籍所载田何弟子周王孙所持“古义”的传抄本。  相似文献   
4.
《周易》古义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周易》“今义”凸显的是一种德性优先的人文关怀 ,而“古义”突出的则是阴阳灾变思想。《易》之“古义”由来已久 ,至汉武帝独尊儒术后 ,由于“今义”被定为官学正统 ,“古义”便逐渐衰微 ,而鲜为世人所知。本文利用新的出土文献 ,对《易》之“古义”的由来与演变进行了辨明和稽考。作者指出 ,西汉以孟、京为代表的“卦气说”当属《周易》古义。西汉“《易》十三家”中 ,起码有八家尚传古义。文章据《淮南子》中的有关资料 ,对帛书《易传》中一直未有确解的“五官”、“六府”、“五正”诸说做出了详细考辨 ,并得出《淮南子》保存有大量《周易》古义资料的结论。作者还依“卦气说”对《淮南子》中先儒一直未明的“八主风 ,风主虫”说做出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卦气”溯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考证汉代易学中的“卦气”说在孟喜之前早已有传 ,其源出于先儒古说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子夏易传》和《易传》中 ,均有“卦气”说的思想 ;殷墟甲骨文中的四方之名 ,以及《尚书·尧典》中的“析”“因”“夷”“” ,与后天八卦方位中的四正卦相同 ,由此可知“卦气”说渊源久远。作者强调 ,古人经过“仰观”“俯察” ,对天地万物随节气变化的规律有了认识之后建构了易学的象数义理合一模式 ,象数含蕴着义理 ,义理脱胎于象数 ,这是易学乃至易学哲学的独特学术理路与特殊阐述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 一《文物》1984年第8期刊载了关于马王堆帛书《易经》的部分材料,并附有张政烺先生《帛书‘六十四卦’跋》和于豪亮先生《帛书‘周易’》两篇专论帛《易》的文章。帛《易》的出土,向人们展示了一连串新迷:它有着一种与今《易》很不相同的卦序排列。同时,帛本《系辞》没有“大衍之数五十”这一章,今本《说卦》之“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亦与帛本《系辞》所记很不一样。且卦名,卦辞,爻辞也颇多不同之处。关于这些问题,特别是卦序排列问题,就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看,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于豪亮先生认为:“汉石经,《周易集解》和通行本,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相同,帛书却与之全然不同,因此,帛书本显然是另一系统的本子。”“帛书可称为别本《周易》,它的卦序简单,可能是较早的本子,从字体看,抄书的时代应在汉文帝初年。”(《帛书‘周易’》) 张政烺先生则以为:“汉唐石经和通行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