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既不同于小商品经济,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而是具有社会主义典型特征的商品经济。但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还是不成熟的社会主义,它必然在社会经济的许多方面都带有旧社会的烙印。在这个阶段,旧的社会经济形态给我们留下的是生产力水平很低并且发展极端不平衡,生产的社会化和商品化程度低下,小生产充斥,商品经济不发达。因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不在于仅仅只是肯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更重要的是在于充分发展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它将存在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在初级阶段,与较低的生产力相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比较落后,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因此,充分发展商品经济就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纲领。它既是一个宏伟的、振奋人心的纲领,又是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纲领,在中国历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符合中国国情的宏伟纲领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深刻地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进入一个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根本性的突破和转变,对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通过各种措施,特别是通过农村金融部门的扶持,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科技兴农的意义和农村金融系统支持科技兴农的途径等问题作些探讨。 一 科技兴农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探讨刘学愚,孙德华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_是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总结三十二年的基本经验,论述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时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量力而行,积极奋斗,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我们过去在经济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就是离开了我国国情,超越了实际的可能性,忽视了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的经济效果和各项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经济措施的科学论证,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它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决定》指出,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和基本任务是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的模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此,《决定》指出:“首先要  相似文献   
8.
论产品质量、名牌效应与企业竞争刘学愚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产品质量是企业进入市场、表现竞争力的关键。特别是优质名牌产品关系着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省、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整体形象的重要标志。凡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都把产品质量好坏视为企业知名度...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该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生产力标准提到如此高度,是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我国30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科学结论,是抛弃前人囿于历史条件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坚持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表现,也是继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标志。它标志着我国对生产力标准的认识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实现了新的飞跃,具有极为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商品经济的竞争有价格竟争和非价格竞争这两种基本形式。在目前商品供求关系相对稳定,国营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情况下,价格竞争的局限性已日益明显,非价格竞争的独特作用巳经显现:既可弥补价格竞争的局限性,又可开创更为全面和完善的竟争新格局。两种竞争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不能替代。非价格竞争是企业走向市场,增强活力的重要条件。必须从技术改造、产品特色、职工素质等方面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非价格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