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转型时期的当代文学思潮>以新锐的视角,对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湖做出个性化的观照,具有举足轻重的理论价值意义.其新锐性主要体现在:厘定出"三元一体"的转型时期当代文学思潮的新格局,体现"多元共生"的现代性思维模式,具有宏观整合与微观阐释相结合的理性透视能力;从"热点"切入,以敏锐的"问题意识"建立与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新诗史上,现代主义诗歌像一条间歇性的河流,有过激荡汹涌的繁荣期,也有过枯瘦乃至断流的低靡期,尽管几经盛衰,却始终保持着不绝的生命力,顽强地走过了70多年的曲折道路。对这段历史,评论家们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毁誉参半,总体倾向于低调处理,甚至得出“中国这片土壤无法生长出现代主义文学,即便生长了也只能走向伪现代主义”的极端论断。我以为,到21世纪,现代主义诗歌已汇聚成了规模庞大、势不可挡、主导诗坛的洪流,中国现代主义新诗“那种立足现实自觉结合传统与现代、横的借鉴与纵的继承的选择,实现了西方艺术潮流汇入与个性的确立…  相似文献   
4.
阿波里奈的<蜜腊波桥>通过对诗行形式、节奏、意象、反讽等诸多诗歌因素的恰当地处理,丰富了诗的内蕴,建立起和谐统一的诗性张力结构.它的诗形、诗思、诗韵都极富流动感,是一首真正可读、可诵而且可看的立体未来主义诗歌.这首诗消解了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对立,使它们成为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带来诗的整体结构的彻底崩溃,而"任何形式上的变化都已是新内容的发掘."本文试图从艺术鉴赏的视角,来探索这首诗创造陌生化艺术效果的手法和特色.  相似文献   
5.
透过表层的爱情主题,在四首叙事诗整体的背后潜藏着这样的感悟生命是痛苦的历程,终极的追求通向的是虚无.体现为从追求与痛苦到幻灭与绝望两个层次阶段.接近于后来他所接受的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是诗人早期生活经历在心灵上的投影.在此,我尝试运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来挖掘这些深层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应该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加强自身修养。要利用群体中心人物的影响,搞好班级干部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扶桑20世纪90年代崛起于诗坛。作品数量不多,但特色鲜明:以“爱”为主题,展现女性特有的柔性与坚韧;以冷调风格的人格化意象表现抽象情思;以反复低回的旋律与饱满的诗歌构成张力。是真诚而精致的个人化歌唱,体现出一种从容超脱的创作姿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