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宋元之际,以吴澄为代表的江西地区的文学批评有特殊的风尚。他们肯定宋诗的新变,反对盲目拟古,主张诗要表现真我。这种主变、主今、主我的见解,对当时笼罩整个诗文批评领域的复古思潮,是有力的针砭和批判。这一理论上新的探讨,对晚明性灵说的兴起自有其先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元好问诗论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金贞祐南渡后的复古风尚论及金代文学或文化不得不面临的事实是宋、金政权的南北对峙,地域的隔绝导致并加深了南北思想文化的差异。翁方纲《书元遗山集后》诗称:“程学盛南苏学北。”程学指二程;苏学则指苏轼。要而言之,金人的诗歌创作既上承北宋,又不受北宋的局限,甚至始终存在着一种要摆脱宋人的倾向。王世贞《艺苑卮言》称:“元裕之好问有《中州集》,皆金人诗也,如党承旨怀英,其大旨不出苏、黄之外。”王世贞此语并不确切,就诗歌创作而言,金人并不为苏黄所囿。即以党怀英而论,《中州集》小传称其“诗似陶谢,奄有魏晋”。其他金代重要诗人,郝俣诗“殊有古意”,周昂“作诗喜简淡,乐府尤温丽”,赵秉文“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以近体为之;至五言古诗,则沉郁顿挫学阮嗣  相似文献   
3.
在一种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金元诗文批评,一方面受苏黄的影响,一方面又对其新变的流弊加以反省,将眼光转向唐及唐前古诗,表现出明显的复古风尚。由于传统儒学的复归,又重实用,重事功,而较少空谈义理,受外界环境的压力和心学的影响,金元文学批评的自我意识亦相当强烈,提倡诗人的独立人格和独立诗品。  相似文献   
4.
论铁崖体     
宋荦在《元诗选序》中概论元诗的发展,说:“遗山、静修导其先,虞、杨、范、揭诸君鸣其盛,铁崖、云林持其乱,沨沨乎亦各一代之音,讵可阙哉。”杨维桢(铁崖)生当季世,以其豪迈不羁之才,磊落不平之气,发为诗歌,创铁崖体,风靡了元末的诗坛。宋荦所谓“铁崖、云林持其乱”,既可认为他把铁崖体看作乱世之音,也可把“乱”理解为骚赋的末章,而把铁崖体看作元诗的终结。元诗的风格近唐,唐诗由初盛入中晚,由正入变,元诗亦由虞、杨、范、揭之盛入铁崖、云林之乱。近来研究文学史的人们对中、晚唐诗尚颇多重视,对元末的铁崖体则往往视作自桧以下,简单地以矫饰怪僻一语以否定之。其实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和封建王朝的盛衰,其关系甚为密切。恢宏开廓的盛世之声和奇诡哀怨的末世之音,往往伴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更相迭代。然而它们又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在历史承袭的基础上带有各自不同的时代特点。杨维桢所倡的铁崖体,其风格颇似李贺,但由于宋元以来理学思想束缚的加深,元末社会的极大动乱以及个人生活经历之差异等原因,杨维桢的诗比之李贺差别有二:一,强调传统的诗教,带有较重的复古倾向;二,在风格上又更为排?放逸,流荡不羁。宋濂为杨维桢作墓志铭,称道:“元之中世有文章巨公起于浙河之间,曰铁崖君,声光殷殷,摩戛霄汉,吴越诸生多归之,殆犹山之宗岱,河之走海,如是者四十余年乃终。”杨维桢生前曾屡为诗坛盟主,评判甲乙,士林翕然风从。尝称:”吾铁门能诗者南北凡百余人。”(《元诗选·玉笥集》小序引)一时名流,如“东海倪元镇、昆山顾仲瑛、云丘张仲简、吴兴郯九成皆其客也。”(顾起纶《国雅品》)因之门人章琬为他的诗集作序说:“南北词人推为一代诗宗,此非琬之言也,天下之言也。”同时的琅琊子甚至作诗称道:“李杜文章万丈光,并驱今是会稽杨。”(《东维子集》卷三十一附录)虽然誉之过高,然而却反映了杨维桢对当时诗坛的影响。其先后比较重要的一些作家,如宋无、张雨、萨都刺、陈樵、贯云石、王冕、李孝光,以及张宪、郭翼、项炯、李序等,大都与之风格相近,或可看作铁崖体的先导,或可看作铁崖体的羽翼。要之,铁崖体的形成与发展是元明之际诗歌发展的重要一环,它上有所承,下有所启。本文即试图从分析杨维桢等人的诗作入手,进而探明铁崖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起于唐而兴于宋的审美超越意识以司空图、严羽为主要代表,是中唐以后包括古文家、理学家、江西派诗论家等在内的总的审美取向;他们不满足于诗文的教化意义、情感表达和词章之美,而追求其内蕴的道德精神、人格意趣以及莫可名状的意兴之美。这是区别于唐以前文学批评的新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