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1.
在奴隶制社会以前法律与人文精神存在着自然的契合.而在奴隶制、封建制时期法律出现了与人文精神的背离,法律成为统治人的手段和工具.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基于对人性压抑的反思,法律体现着对人文精神的追求.法律与人文精神的这种历史脉动说明了:法律应是人文精神的反映,法律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法律与人文精神的内在统一.这一结果依赖于在民主不断推进的基础上,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复合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权利义务法理学"模式成为我国法理学发展的障碍,观念创新是惟一出路.现实中,在法治背景下,国家也成为法律的调整对象,权力进入法律的视野.法的结构模式形成"权利、权力、义务"的三元结构模式.其中,权力和义务主要彰显于公法关系中,权利和义务主要彰显于私法关系中,但又不绝对泾渭分明.在合理构建"权利、权力、义务"法理学模式时,应该强调权利本位,权利优于权力,权力促进义务的遵守、保障权利的实现,形成权利、权力、义务的平衡结构.  相似文献   
3.
公务员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健全,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公务员办事的高效率。但是,我国却存在着约束与激励不平衡、分配制度不完善、约束环节薄弱、法律制度不完备等问题,因此,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等相应原则,建立财产申报等相应制度,健全公务员权利救济等相关法律,从而促进我国公务员队伍的建设,保证我国行政机构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大调解机制尽管顺应了我国解决社会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但由于大调解机制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也就难以尽善尽美,存在与法治偏离的现象,包括大调解的行政化、不统一性等,因此,为了使大调解机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需要更新观念,以发展的法治观点,结合我国的国情,合理构建大调解机制,规范大调解,以处理好大调解与党委、政府领导的关系、与法治、司法的关系,使大调解得以健全、完善,实现维护社会稳定功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法治文化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就其本体而言,法治文化强调的是以法治为重要因素的生存方式或社会运行方式。作为一种生存方式或社会运行方式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满足人的物质、精神的丰富和心灵的慰藉,即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现代西方法治,其纯粹依赖以人性恶为基础产生的法律只是以一种外在强制力实现对人的约束,缺乏对人的一种内心塑造,难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应传承儒家思想中体现人文精神的精髓部分,强化道德教化,促进良法的制定和法律的自觉遵守。同时,结合我国伦理社会的特点及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文明要求,吸取西方法治中的“权利保障、权力制约”的先进文化,实现我国的法治理想。  相似文献   
6.
作为公民共同行为有机组成部分的公益诉讼的本质决定了律师参与公益诉讼是尽公民之本分,而作为具有为公众服务精神的律师政治家这一律师职业理想的要求,又决定了律师参与公益诉讼是律师职业特有品格的体现,是律师和律师职业真正获得尊重的基础。结合公益诉讼的现实,从立法上肯定律师参与公益诉讼的主体地位,既可保证律师实现社会正义这一价值追求,又可保证实现公益诉讼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7.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一种包含专有权、共有权和成员权在内的复合型不动产所有权。其中,专有权作为一种所有权,具有绝对性、永久性和排他性;共有权可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分别按共同共有或按份共有来对待;成员权作为一种独立的权利,当属于身份权中的成员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