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红色文化是由我们党领导和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一种民族新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优秀代表,集中反映着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精神风貌和心理品格。经过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九十多年的风雨洗礼,红色文化呈现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特征,即政治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这些基本特征是我们在时代高起点上重新审视和更好传扬红色文化的根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2.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契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领会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相统一即美的尺度,着眼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契合问题,得出如下几点思考:一是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同大学生成长、成就、成功的内在需求契合;二是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同大学生自尊、自强、自立的内在需求契合;三是必须把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同大学生社会化、公民化、职业化的内在需求契合;四是必须把完整素质教育同大学生铸人、铸身、铸才的内在需求契合。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推进文化建设,需要通过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全社会思想意识的正确发展;通过建设和谐文化,着力培育全民族综合文明素质;通过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经济社会深入发展,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以人为本"理念提出以来,学术界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和部分所体现的人本取向展开了深入思考和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为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整体发展性和内在规律性提供了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供素材。立足新的历史条件,我们应该结合青少年的思想实际,挖掘、整合、利用这种资源,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化.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意识、精神风貌和心理品格。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在传扬红色文化之时,应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本视界,把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作为出发点、立足点和落脚点,把打造中国精神和重塑中国梦作为集中指向,构建起一个全景式的红色文化发展坐标系。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又反过来成为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的重要引擎。红色文化的传承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的过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应使红色文化得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教育思想有着深厚的人本意蕴,以人为本是其内在精神和灵魂,其人本意蕴集中表现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人的发展的根本指针,“四有”新人关联着人的内涵发展,“三个面向”关联着人的外延发展。  相似文献   
9.
唐雨稀  刘玉标 《现代交际》2023,(5):44-52+122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团结奋斗精神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蕴含着国家治理的重要启示。这种团结奋斗精神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始终保持着不竭的生机与活力,至今仍能够为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和人类文明的绵延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要正确认识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团结奋斗精神的多重思想意蕴,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切实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工作,不断激活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团结奋斗精神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