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际冲击与中国产出持久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 实际经济周期模型与传统凯恩斯模型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产出波动中是否存在较大的持久性分量,在经济波动的研究中为对实际经济波动做出更为合理的解释,引发了大量有关产出变动持久性的研究,例如Campbell and Mankiw(1987,1989)、Cochrane(1988)、Cogley(1990)等,坎贝尔和曼昆(Campbell and Mankiw,1987)率先提出衡量冲击持久性的方法,并应用美国的时序数据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实际冲击不但对于美国的产出具有持久性的影响,而且冲击的影响也被放大.  相似文献   
2.
就业制度改革三十年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社建 《社会科学》2008,(3):117-122
30年来的就业制度改革是政府与劳动力市场共同发挥作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过程,基本遵循了努力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改革原则.为此在简要考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统包统配制的就业制度的基础上,探讨就业制度改革30年来的简要进程,反思就业制度改革,分析展望未来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前景,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效扩大就业与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是就业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正是在此状况下出现了是就业优先还是经济增长优先这样的问题。许多学者指出,就业优先应该成为宏观调控的最主要目标,更有媒体称这种就业优先的思路凸现了发展中的“民生信号”。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促进就业的公平与效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努力提高促进就业的公平与效率是扩大就业的重要内容。促进就业的公平重在确保促进就业的起点公平与过程公平,促进就业的效率在于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不断扩大劳动力需求。当前我国促进就业的公平与效率均有待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发展教育与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消除就业歧视,改进创业环境,有效健全完善劳动力市场,发挥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适度扶持弱势就业群体,充分发挥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的作用,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互动,是确保促进就业公平与提升促进就业效率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司马迁有着他的经济管理理论即“善因论”——经济放任主义,并分析了这一理论赖以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基础以及思想来源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城市竞争力提升中的企业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微观构成和实现基础 ,企业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竞争力的强弱 ,同时也受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影响。企业竞争力与城市竞争力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割裂两者关系 ,不利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抽去企业竞争力内涵的城市竞争力 ,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本文在分析企业竞争力与城市竞争力的基础上 ,重点考察了城市竞争力提升中的企业因素 ,强调把企业竞争力与城市竞争力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中 ,深入研究两者的相关性 ,并提出了提升上海企业竞争力与城市竞争力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上海劳动者报酬份额不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北京与天津这两个直辖市的水平。上海劳动者报酬份额较低是经济发展阶段、投资状况、产业结构、收入分配体制与就业状况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劳动者报酬份额较低使公众难以有效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影响到扩大消费与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应有作用。未来一段时期上海有待通过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深入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等措施,努力提升劳动者报酬份额,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上海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必须通过健全促进就业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企业与劳动力的合力,以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不断提升就业质量,持续扩大就业总量。深入推进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有效加快郊区新城建设步伐,充分发挥郊区新城分流人口、扩大就业与推动增长的作用。继续完善创业环境,构建鼓励创业的城市文化与社会氛围,深入促进新兴业态发展,切实发挥创业促就业的作用。进一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维护劳动者权益,适时制订、修改、完善劳动政策法规,推进劳动合同签订与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就业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协调互动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劳动力的质量、数量与结构对于产业结构转换与能级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产业结构的顺利转换与能级提升在要求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也将持续扩大就业与促进就业结构优化。在分析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相互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上海为例具体分析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的协调互动,并提出实现上海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协调互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