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大学生创业心理胜任力的特征与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心理胜任力对大学生个人就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行为事件访谈等方法构建了大学生创业心理胜任力模型。在模型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专家评价和深度访谈,构建了大学生创业心理胜任力培养模式,并探讨了该培养模式的运行方式。培养模式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创业教育与训练等。其中教学、实践与心理训练是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主渠道。大学可以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创业教育与训练等实践过程确定对大学生创业心理胜任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强国的思想在欧关大陆已有长达200年的实践历史,推动许多国家走向富强,21世纪,必将掀起由发展中国家参与的高等教育强国新巨澜。30年的改革发展为中国施行高等教育强国政策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文章主要就高等教育强国的概念、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特征和现代大学的社会功用略以概述,以期为国家谋划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从人类发展史和文化特性看,优化本土科技文化是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力的必要战略。大学需要长期坚持,把优化本土科技文化理念转为日常行动,成为大学的基本工作内容。其可行性操作路径包括探究通识性和专业性本土科技文化内容和育人措施,营造优化本土科技文化工作的人文环境,并抓住大学优化文化和优化育人的常规工作细节。  相似文献   
4.
100年来,我国大学在国防、经济、文化、人口等多种动力推动下,在广大国土上形成了20多个较大规模的大学集群,它们呈“东高西低,梯级分布”的格局,并具备了“一岭两高原”的空间结构骨架,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基础.我国未来大学集群需要主动向效能化、区域化、国际化、整体优势、整体特色化的高教共同体方向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