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精盛  吴青峰 《学术界》2007,(2):108-111
《论语.为政》“父母唯其疾之忧”之“其”历来有指父母和指儿女两种说法,该文认为,“其”指父母,符合原意,而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的翻译“其”指儿女;《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求”解为责求,于义为长,而《论语译注》把“求”解释为“要求”,有不准确之嫌;《论语.八佾》:“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之“易”与“奢”对文义近,是“盛”(盛大)的意思,而《论语译注》解为“仪文周到”,既缺乏根据,又不妥当。  相似文献   
2.
刘精盛 《船山学刊》2005,(2):145-146
该文通过考察与<诗经·大雅·板>中"板板"音义相通或用法相同的一系列词,认为板板作为描写上帝的重言词,是大貌、盛貌,是写帝王威仪之宣著的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带有贬义色彩.  相似文献   
3.
《诗经.丘中有麻》作为爱情诗欣赏,比之于“思贤诗”,来得贴切,只是子嗟、子国只可作一人看,变文以协韵耳;从文学语言等角度,疑“留”通“劉”之说,认为“留”当通“”。  相似文献   
4.
表意性是汉字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汉字相对于拼音文字而显现出来的独特魅力所在,但如果我们仅仅把汉字称为表意文字,那么我们形成的这个概念就是不科学的。我们只有对汉字尤其是古文字进行深入的认识、探索,明其源才能知其流变,才能对汉字的性质有全面深入的认识。今人已提出一些更科学的说法,但笔者认为还应继续从逻辑的角度来研究汉字,以合乎逻辑的标准来衡量,从而在对汉字性质的认识上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对我国先民创造文字的智慧,汉字的分类,类的命名以及界定,反训,字典辞书的编排,汉字输入法,汉字的性质,汉字的简化,乃至于文字的改革方向都可以,而且应该从逻辑的层面、从构形的特点以及运用逻辑学对汉字的构形进行科学的阐释的角度去认识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汉字相对于拼音文字而言,具有自己的构形优势。汉字的简化是总的趋势。论文重点讨论了汉字简化的原则,从汉字构形优势的发展和失落方面说明简化的利弊。  相似文献   
6.
今范围副词只有只、仅等寥寥数字,而古范围副词有很多不同的用字。如果以古音为线索,除了顾、仅外,大多读音相同或相近,可以看作同一个词因时因地因人而异,选用了不同的书写形式。用联系的视角来考察古汉语范围副词的不同用字,有助于我们系统地掌握这些字。训释古字第一须避免望文生义;第二须避免少见多怪而怀疑古注;第三,须避免当注而未注的情形。  相似文献   
7.
清代《诗》学研究的主要成就在名物训诂研究上,至乾嘉时代有胡承珙《毛诗后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奂《诗毛氏传疏》等三大名著传世。在清初三大家中王船山《诗经稗疏》在训诂上的成就尤为突出,开清人《诗经》名物训诂研究之先河,此书对前贤故训能择善而从,又不因循守旧,钩沉辨谬,探赜发微,订正古注,补证成说,在继承中有发展,在训诂实践上有新说,在训诂理念上有新见,皆足以启迪后学,实为体现王船山《诗》学造诣和成就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考察与《诗经·大雅·板》中“板板”音义相通或用法相同的一系列词,认为板板作为描写上帝的重言词,是大貌、盛貌,是写帝王威仪之宣著的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带有贬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一部有特色的训诂力作——唐生周先生《训诂论稿》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历时半年读完唐生周先生的新作《训诂论稿》(岳麓书社 2 0 0 1年 2月出版 ) ,感到这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训诂著作 ,行文处处透着作者精细的功夫。诚如业师李维琦先生在该书《序》中所言 :“本书在评价某一学说当或不当时 ,高明之处不少……体式上 ,他力图创新 ,章节的安排有不同凡响的地方。以形说义那一章 ,比之同类的书 ,分量较重 ,颇有新见。读者一定会看到 ,在众多的同类书中 ,此书自有其存在的价值。”这种评价是恰如其分的。首先 ,要指出的是 ,唐先生开了多年的训诂学课 ,这本书是数易其稿了 ,由于作者不断充实、完善 ,…  相似文献   
10.
订正了高亨《诗经今注》在校勘上存在的诸多阙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