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主人公王应洪的梦境具有理性与非理性的内涵,服从于社会表相。对人性矛盾性,丰富性的观察体验延续了“七月派”小说的风格。是路翎在共名时代环境下对战争题材的独特贡献。小说凝聚了作家真切的生活感悟及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2.
《围城》的空间叙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小说空间形式的研究是小说本叙事分析的重要途径。小说本情节序列的展开是在相应的时空中运行的。空间场景的变化与人物性格、精神症侯的变化密切相关。《围城》的空间场景是值得研究的。借助于比较、联想的主动性参预,会体验发现小说本许多不曾阐释的内容。对叙述及叙述行为会有更为丰富的认识理解。  相似文献   
3.
《聊斋》中的叙述干预主要集中于内容方面的评论干预。异史氏曰、感叹词为开篇、作者显身为三种主要方式。其评论干预的方式表明《聊斋》的叙述者是由“传奇式叙述者”向“个人化叙述者”的过渡形态。从评论内容及形式看,叙述声音的传达具有不同价值层面共存的多重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中叙写秀才落第的题材是小说中至关重要的内容。隐喻是这类题材主要叙事方式。其中,叙落第伤悲,恨司衡无目,抒知己情怀,摩绝望心态是核心内容。此种形态既与作者诗词传达的真实情感相通,又显示了作者对个人人生经历一种掩饰与回避。而直接显露身份则是落第情结萦怀过重的释放。因此,隐喻寄托模式表明作者对小说是虚构叙事的理解是处于自觉与不自觉之间。  相似文献   
5.
“民族秘史”的展示——《白鹿原》解读刘绍信《白鹿原》问世之际,曾引起当代文坛一时轰动,批评家操刀执笔,见解纷纭,莫衷一是。但无论怎样,小说所展示的文化生活及思想艺术情趣,已在当代文学史上留下清晰的印迹。“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作者陈忠实以巴尔...  相似文献   
6.
动员、改造农民参加合作化是50至7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主题表现的重心所在,在合作化小说叙事中,主要是从乡村政权与乡村伦理宗法秩序的重构乃至身体上的"劳动改造"等一系列有着共性特征的情节模式将"动员"与"改造"这一国家话语形象有力地传达出来的。对合作化小说叙事中的"改造"模式予以梳理和挖掘,将有助于从多维的视角透视"改造"叙事背后所潜隐的政治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7.
刘绍信 《学术交流》2006,(3):143-146
《聊斋》中有八篇于篇末所附评论短文,体现了蒲松龄内心深层的隐痛以及伦理道德倾向。可以理解为孤愤之思的直接表达。骈体文形式的运用,典故的堆砌,既是文人生命形式的彰显,也是满腹经纶无聊的误置。其叙事意义溢出文本之外,具有“无中介议论”的倾向,表明作者主观性、个人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阿成小说中的人物多是市井俗人、知识分子、历史人物 ,其共同的特征是他们均为芸芸众生 ,具有普通人的情感欲望、生存方式。俗人有雅兴 ,雅人有俗相 ,这种叙事视角的选择表明阿成挥之不去的平民情结及对凡俗人间的挚爱、对俗人雅人宽容而博大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小说的叙事倾向体现了"共名"时代的文化特征,其伦理教化的色彩,对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单纯肯定,体现了作者对婚姻的理性态度.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叙事模式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对全部文本分类基础上方可成立.分类是根据文本主题、情节、结构等方面的侧重点不同而进行的研究.叙事模式是各种类型文本的综合.叙事模式的研究只有在不同类型文本的研究基础上才会有全面客观的认识阐释.西方叙事学方法所提供的理论模式可以借鉴.但在借鉴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整理论模式与具体文本的关系,求得最大的融会契合,这是叙事模式研究的总体原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