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妙解“细胞”——评《千古一村——流坑历史文化的考察》@刘经富  相似文献   
2.
朱熹一生中曾三次穿横江西中部诸县,在沿途留下不少诗文和事迹。利用沿途各县的地方文史,将这些诗文和事迹的本事、源流考证清楚,对江西的朱熹研究以及沿途各县的文物、旅游工作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学术界兴起了陈寅恪研究,但影响未能超出学界太远。90年代,出现了持续甚久的“陈寅恪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他的人格、思想不仅为学术界?文化界大多数人所认可?赞颂,而且由书斋走向大众,陈氏家族研究也开始受到“陈学”界广泛的关注。进入21世纪后,“陈寅恪热”有所降温,学界开始理智冷静地研究陈寅恪,并加强了陈氏家族研究的分量,出现了陈寅恪研究与陈氏家族研究并重的局面。20多年来“陈学”研究表明,“陈学”有着多方面的课题价值,值得学界以“预流”的眼光介入。  相似文献   
4.
湖南巡抚陈宝箴是晚清有影响的封疆大吏。200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陈宝箴集》。几年来,未入集的陈宝箴遗诗遗文若干篇又被搜集,并予以整理。这批陈宝箴遗诗遗文提供了了解陈宝箴生平经历、人事关系的新材料,具有较高的文献资料价值。两首五言古诗展示了陈宝箴作诗的功力;郭嵩焘挽联概括了郭嵩焘忧国忧民、为天下先的识见气度;谢委署湖北布政使折有助于考证陈宝箴两次代理湖北布政使的原因、时间;周堪庚别传歌颂了明朝遗民周堪庚的气节忠义;李必昌寿序帮助我们了解寿序的写法和过去的风俗礼仪。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传统宗族具有很强的拟制重建功能,特别是客家民系.一个宗族的拟制重建过程是:先由简单的小家庭发展到由“房”组成的家族,再由有实力的家族联络有世系联系的旁支通过修谱形成小宗,再由若干个小宗扩张到具有泛血缘性质的共通谱、共祠堂的大宗族.随着联族圈子的扩大,对一世祖的追溯、认定会越来越古老,传说的成分也越来越浓厚.这与古史辨派“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的历史观有暗合之处.  相似文献   
6.
陈寅恪关于家族本位思想在中国文化体系中之核心.作用的观点,包括四个方面:一、在强调中国文化的家族本位特征时,在个体的小"家"与作为整体的"家族"之间,陈寅恪更重视"家族",认为后者对维系民族文化传统起到更关键的作用;二、家族之所以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不仅因为其独特的维系文化传统、保存传统文化的作用,更是由于其特殊的情感纽带,使中国文人可以从中获取可靠的精神资源和人生动力.为此,陈寅恪才特别强调出身,重视渊源;三、家族本位思想,由于既是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又是构成社会制度框架的基础,因此不但适合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在现代中国也未完全丧失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如何对其实行改造利用,是一个尚未完成的课题.四、陈寅悟关于家族文化思想之形成不仅与其家族历史有重要关系,而且与其父陈三立的思想有继承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7.
《艺风老人日记》共出现陈三立的名号221次,记录了日记作者缪荃孙与陈三立从光绪十七年(1891)到民国七年(1918)交游往还的史实,为我们了解、研究陈三立的人事关系、诗作本事、诗钟活动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8.
从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到1994年,义宁州的怀远陈姓共修七届宗谱和五届祠志。陈宝箴家族起到了突出的核心组织者的作用,并在宗谱上展示了自己家族崛起、发展的历史脉络。一部怀远陈姓宗谱,实际上就是以陈宝箴家族和其他几个实力较强的家族为主干而形成的。从这点上可以看出昔日宗族组织的表现形态和族众的旺族意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