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201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
人文精神的文化主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精神的文化主题刘良海有关人文精神的论争是近年来文化研究的热点之一。这场最初由文学界引发的讨论很快成为整个思想文化领域瞩目的焦点,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准确地把握人文精神文化主题的基本特征,是全面考察人文精神尤其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关键,是人文精神研讨得...  相似文献   
2.
人学的兴起,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问题之一.世纪之交我国的人学研究正处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全面建构时期,迫切需要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加以系统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良海 《东岳论丛》2005,26(4):190-192
网络文化尽管刚刚形成,但已经展现了文化的全方位变革。与传统文化载体相比,网络文化载体容量更大,时间更长;信息网络具有便捷性、即时性等特点,作为文化传播媒介优势巨大;信息网络还具有信息处理功能,延伸了文化主体的智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文化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传统精神与现代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精神与现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发展的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了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内容及其特征。 所谓传统精神,是在过去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表现整个民族的总体面貌的各种意识的内核、精神特质。所谓现代精神是在现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民族意识现象的内核、精神特质。传统精神与现代精神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总体的精神面貌,揭示了渗透于中华民族的思想(思想理论)及行为中的各种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从种系发展的角度探索形象思维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表现特征.这种纵向考察会有助于形象思维的横向研究,对研究现代形象思维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以及与逻辑思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形象思维的历史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原始形象思维阶段、形象—逻辑思维阶段和现代形象思维或逻辑—形象思维阶段.一、原始形象思维阶段形象思维是人和高等动物(主要指类人猿)所共同具有的.形象思维是人类基本的思维形式之一,原  相似文献   
6.
人是社会改革的主体,又是社会改革的客体,人处于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地位,这就是人在社会改革中的二重性的真实含义。社会改革,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主体是从事改革实践的主人,即改革实践的承担者,它的客体是社会改革的对象。人在社会改革中的二重性,就是把人既看作是社会改革实践的承担者和主人,  相似文献   
7.
刘良海 《东岳论丛》2019,40(2):182-190
先秦诸子各派学说中都有对尊贤任能思想的强调,而儒家的尊贤思想尤具特色。孔子一方面从前代尊贤思想及实践中汲取养分,同时"尊贤"也是其仁学思想的必然要求,"举贤才"主张开拓出了儒家贤人政治的思想路线,他的私学教育实际就是一种培养贤才的实践;其后经孔门弟子、孟子、荀子的全力弘扬拓展,尊贤任能成为儒家学说的一个核心理念,并一直贯穿在历代儒学发展的历程中,儒家由此形成个性鲜明的贤人政治传统。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的塑造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文精神问题是一个深层次的文化问题。从根本上说,人文精神是文化精神的体现。文化是人的文化,它表征着人的创造力,显示人的价值和作用。人文精神正是表现了文化的这一内在精神。 通常所谓的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结构。在第一层面,文化是指人类全部的创造物,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即所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在第二层面,文  相似文献   
9.
刘良海 《东岳论丛》2006,27(5):153-156
人的活动是根据活动目的和手段而展开的,“目的—手段”成为一种常态、一种范式,人的活动就形成了特定的活动方式。活动方式是人的活动的相对稳定的形式,表现了人的活动的特点及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发展所形成的虚拟空间,使现实的人成为一种非实体的人而存在,使人们的活动可以脱离现实的方式而以虚拟的方式进行,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活动和活动方式,即网络活动与活动方式。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模式,是活动方式的体现,有什么样的活动方式,就表现为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