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4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自然内在价值的生态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内在价值范畴,可谓非人类中心范式的理论硬核和核心范畴,甚至直接决定现代环境伦理学能否成立的合法性问题。因此,有必要就自然内在价值范畴的产生背景及其相关流派、概念内涵及其理论体系、逻辑论证及其理论缺陷等维度进行系统梳理,这对于学界高效率地解读环境伦理学的核心旨趣、对于环境伦理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可能具有元理论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派别问题,有多种不同观点.本文赞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绿色运动引发的两股思潮",并认为两者有共同点,也各有特色."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绿色危机产生的主要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态危机代替经济危机而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危机,应该克服异己消费,建立稳态经济模式,采取非暴力革命途径往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这些基本主张为人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但其以生态危机论替代经济危机论、技术取代论以及稳态经济论、西方中心论及其危机转嫁论等理论和实践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3.
生态伦理学作为生态哲学的有机构成,是生态哲学界对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进行哲学反思的理性觉醒.生态伦理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在维护生态动态平衡与保护环境有序循环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所涉猎的领域和研究的课题已经引起中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其中关于生态伦理及其价值主体的有效规范与哲学定位,成为其理论核心和实质问题.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西方近代主体形而上学由于生态哲学理论维度的深度缺失,将人类社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系统前提和自然承载基础严重忽视甚至统统遮蔽,由此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进程遭遇来自自然资源体系和生态环境系统的严峻挑战。生态哲学是人类文明进步曲折艰难历程中的现代生态革命,是生态学原理及其方法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广阔领域的全面渗透而引发的现代哲学范式的生态化转型。生态哲学从生态世界观方法论维度自觉促使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成为和谐互动的有机系统,  相似文献   
5.
导言陈红兵教授近年来一直从事佛教生态思想文化研究,其专著《佛教生态哲学研究》由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出版,之后又陆续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宗教》等刊物及相关学术研讨会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其与张子礼教授在《哲学研究》2013年第7期发表的《以德性论为核心研究佛教生态哲学》①、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荒漠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就内蒙古地区荒漠化的成因与表现方式 ,荒漠化的危害与扩展趋势以及荒漠化治理思路与对策创新等问题 ,进行了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作者强调 ,在揭示以往荒漠化治理缓慢的症结的基础上 ,应拓展荒漠化治理的新思路。最为关键的是要努力建构荒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运行机制 ,提升生态安全责任意识 ,建议国家设立生态特区 ,加快建设 ,以此推动荒漠化的有效防范和科学治理进程。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以来工具理性和功利主义开始主导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愈发错综复杂甚至紧张起来。由此,当代生态危机的真正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中世纪的宗教和技术状况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态思想。中世纪作为宗教时代,引发了自然观念的彻底变更,古希腊那种敬畏自然的观念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人类对于自然的主体性地位的高扬;中世纪作为技术时代,则导致了实用技术理性与技术乐观主义,由此强化了对自然的资源化理解,科学精神那种面向自然时不谋求实际利益的求知,被实用技术带来的物质利益所遮蔽。如何进行有效的解蔽工作,是当今生态文明时代的艰巨使命。  相似文献   
8.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二战以来,由于东西方冷战对峙、南北方发展冲突和全球性生态危机,促使人们检讨传统发展观并探寻新的发展观。当代发展观经历单纯经济增长观、经济社会发展观、人-自然-社会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等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开启生态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生态哲学价值论(续)包庆德三、探讨:生态意识的崛起与生态价值论的形成自本世纪五十年代,全球范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危机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的压力初见端倪。六、七十年代国际绿色和平运动风起云涌;生态环境运动及思潮波澜壮阔;抱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的人类关怀的大...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研究课题.我们选择国内大型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新华文摘>,作为我们文献资料收集及文本研究对象进行必要的文献统计研究.研究表明创刊之初,<新华文摘>对生态环境危机引以重视;20世纪90年代,从以往的单纯的危机的认识向如何应对与扭转危机的战略转变.其中关于资源方面的所有文摘中占据最大比重的文摘当数中国的水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