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性相融通在佛学史上存在两种类型:一是指存在性(存在的真实性)与存在(作为幻想的经验现象界)之间的相即关系;再就是指存在依据(存在的实体)与存在之间的融通关系.文章从印度中观、唯识学到中国华严学思想的历史发展角度,论述性相关系从存在性和存在间的相即到存在依据与存在间的融通方向的转变,从而揭示了中国华严学与印度中观和唯识性相观念与思想主旨的不同,并指出由中观、唯识与华严宗规定的性相融通观影响了后人,特别是宋明时期佛教性宗和相宗调和与融通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单正齐 《江淮论坛》2003,11(2):103-108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西方哲学注重以理性的态度解释世界,以信神的态度看待人生.中国哲学缺乏认识论的兴趣和有神论的宗教信仰,侧重于张扬人类理性体认宇宙与人生本质.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哲学意识与宗教情怀--超越精神的不同;主客对立与天人合一--宇宙态度的不同;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哲学思辨智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康德的自然目的论及其神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目的论把自然界视作有目的的存在 ,而不是如机械唯物主义仅把自然视作服从机械因果律的机器。哲学家对自然目的论误用的结果就是使自然目的论成为论证有神论的工具。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 ,对自然目的论作了全新的解释 ,并对历史上形形色色的目的论 ,及自然目的论的衍生物即有神论作了批判。康德也并非反对有神论 ,他指出自然目的论只是理解自然界的一种主观方式 ,自然目的论只能作神学的预备 ,它虽能指点出一神体的概念 ,但神体概念只有在道德实践领域才有其客观实在性。  相似文献   
4.
慧能《坛经》以明心见性的方式在理论上解决了生死与涅槃、世间与出世间的矛盾,并且将这种圆融的智慧付诸实践,主张明心顿悟,行住坐卧皆是禅道,而所谓涅槃不过就是无舍无著,心无挂碍的心灵解脱之境。禅宗的解脱论宗旨即是将佛教圆融思想还归于现实,在具体的、践履的生活世界中体认佛教真理,在现实的生活世界证得涅槃。  相似文献   
5.
单正齐 《江淮论坛》2007,37(2):110-116
道生的涅槃学说建立在实相本体论的基础上,完满地体现了大乘佛教生死与涅槃不二的解脱宗旨.在证涅槃的方法上,道生主张顿悟说,与先前的佛教解脱论有本质的不同,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单正齐 《江淮论坛》2010,(5):59-64,100
庐山慧远融会般若学、小乘佛学及老庄玄学,建构了以法性本体为核心的涅槃学说,把反本求宗、证体达本、冥神绝境视作佛教追求的最高境界,并坚持禅智结合、修念佛三昧的方式,以期达到对涅槃的证悟。  相似文献   
7.
单正齐 《青海社会科学》2004,45(1):124-128,131
涅 般木 是佛教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目的 ,是佛教哲学的基本观念。从根本佛教时期直到中国的禅宗 ,涅 般木 始终都是佛教哲学中最重要的问题 ,不同时期的佛教及佛教中不同的宗派 ,对这一问题持不同的看法。许多重要的佛学理论问题 ,也围绕着涅 般木 问题而展开。本文旨在对佛教涅 般木 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线索进行初步的探讨 ,主要论述小乘佛教内部对涅般木 思想的分歧 ,印度大乘佛教对涅般木 思想的变革 ,以及中国佛教对涅 般木 理论的消化及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单正齐 《江淮论坛》2012,(3):114-119,80
宝亮以真如神明本体为涅粱之体,以体证宇宙人生本体为得涅椠,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生死与涅桀不二,解决了生死与涅粜、世间与出世间之间的矛盾。宝亮还指出神明本具解用,众生本具神明,也潜具解用,待本体呈现,神明解用在涅粜境界中一体呈现。此神明解用已具心性形态,使得中土涅桀学由本体之学向心性之学转向。  相似文献   
9.
《老子》一书中道的内涵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是老子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它在老子哲学中既有主观的形上心灵境界之义,也有客观形态的超越的形上实体之义。这两种含义引导出了庄、王道家与道教两条不同的发展之路,并由此而形成儒、道、佛对道的用同理解。  相似文献   
10.
涅槃是佛教中一个核心概念,佛教修行实践的最高目标就是证得涅槃.中国佛教学者历来都重视涅槃问题,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涅槃概念作了阐释,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东晋佛教学者憎肇的涅槃观是综合般若学涅槃观念与老庄玄学圣人境界理论的结果,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一个杰出的理论创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