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并非底本--论《五代史平话》编写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平话等早期的白话小说均是说话人的底本。文章以《五代史平话》的成书为对象进行分析,认为该书并不是说话人的底本,从而对以前的通行观点提出了一个反证。《五代史平话》不是说话人的底本的理由是该书具有明显的编写痕迹,该书的很大一部分是抄袭史书而成,而这些内容中人物事件的头绪均十分繁杂,并不适合说话表演。  相似文献   
2.
3.
"的"是汉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汉语语法总结"的"的使用方法有十几条,然而还是不完全准确。"的"使用与否,在很多情况下,决定于语言的节奏,在学习时,需要调动学生的感受力来学习。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让学习者去体会,因为该诗的节奏性很强。通过背诵这首诗,建立"的"字用法的语感,帮助学生掌握"的"的用法。  相似文献   
4.
黄老之学与《汉志》小说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艺文志》(简称《汉志》)在"诸子略"著录小说家十五家,小说家既被列入诸子之一家,必有其共同的学术思想倾向。本文认为,《汉志》小说家与黄老之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并从两个方面探讨了《汉志》小说家与黄老之学的关系:其一,在已被证明《汉志》小说家作品的主要部分是方士小说的基础上,从方士的思想倾向和活动方式入手,揭示《汉志》小说与黄老之学的联系;其二从《汉志》小说有关佚文资料的考订分析入手,证明《汉志》小说家与黄老之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分史志小说观念和文学小说观念两种。史志小说观念产生于汉代,直到清代其表述变化不大,只是对象有一些变化。对我们今天的小说观念产生巨大影响的是古代文学小说观念。古代的文学小说观念产生于宋代,其标志是宋代说话四家之小说家的理论,《醉翁谈录》详细陈述了这一观念。由于说话表演的需要,说话人以人物故事为表演内容,诞生一批名篇,规范了小说叙事文体,使之脱离了史志小说杂录、杂抄的形态;由于表演效果的需要,说话人进行艺术创作,增强了故事的文学性。他们的理论总结,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小说观念,并由此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6.
卢世华 《殷都学刊》2008,29(2):86-91
元代平话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小说,其故事内容传承自讲史,出于满足受众好奇心理的需要,讲史、平话选取战乱时代的历史故事为写作对象,夸张地写作人物的奇貌奇术,营造诡异的氛围,在开篇、过渡和高潮等故事结构上营造惊心动魄的气氛。由于获得了受众的欢迎,平话在元代书市上得到了成功,也因此带上民间本色。其后的中国历史小说都在平话奠定的传奇道路上前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教学的分析,阐述了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指出了英语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所扮演的角色。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及教材编排体系,教师们往往十分重视口语交际及应用文写作教学,而忽视了英语阅读教学。我们知道,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还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尤其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讲,他们马上进入社会,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观念随着通俗小说的发展而成熟,其成熟又促进了通俗小说的全面繁荣。宋代说话四家之一的小说在内容形式上有统一的特点和鲜明的文体特色,这标志着通俗小说观念的成熟。宋代说话四家之小说观念比同时代的正史子部小说观念成熟、纯粹,尽管宋代说话四家之小说观念与现代的小说观念还不完全相同,但是,它的出现使小说的含义从正史里包罗万象的兼有叙论式的残丛小语过渡到叙述虚构的完整事件,通俗小说观念的解放和成熟使通俗小说得到大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语义看元代"平话"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文学史和小说研究专著里对于“平话”的解释就是“评话”.其实二者有着根本的区别,前者是流行于元代的一种白话小说种类,后者是流行于明清的说书名称之一.平话之“平”字本义并非“评论”,而是平白,平话即平常、平白、简易之语,其实就是日常的白话.平话是元代至明代初期的历史小说名称,现存作品主要有“全相平话五种”和《五代史平话》等.把《宣和遗事》、《梁公九谏》等作品归入“宋元平话”类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宋代说话人的底本,不能对等宋代说话资料里称的“话本”,其不一定是用白话写作的,也不是现在所谓的话本小说,更不是白话小说的雏形。根据《醉翁谈录》里的论述和《绿窗新话》的例子,可以确信宋代说话人的底本有两种:一是前人或当代人收集的小说集《太平广记》或者是史书《资治通鉴》等;二是说话人根据说话的需要自己编订的故事集如《绿窗新话》等。认为话本小说(或者直接称之为话本,指短篇白话小说)等同于底本,甚至把“三言”里的部分通俗小说认作是宋代话本(宋代的白话小说)乃至是宋代说话底本的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根据《醉翁谈录》和《绿窗新话》里的文言故事,可以看出这些故事就是说话人底本,从而可以推测宋代说话人的底本基本是用文言写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