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冯衍祖系考     
冯衍为两汉之际、后入东汉的文人。动乱之际,虽家道中落,然先祖鸿烈,也算身世显赫之辈。本文在尽量占有材料的基础之上,对冯氏姓源、冯亭以下冯衍祖系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力求对其祖系进行较清晰的梳理,给研究者提供一个较全面的冯衍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1903年,继诗界革命的运动流波,国内掀起了宣扬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革命诗潮。为深度解析晚近革命诗潮对诗界革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透视于右任诗作诗话与近代革命诗潮的精神关联,从革命诗潮视域考察于右任三个阶段的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于氏早期《半哭半笑楼诗草》诸作,在诗体诗风上尝试跳出“诗界革命体”的藩篱,补充和发展“三长”理论,在题材题旨上竭力宣扬民族精神、民主意识和反清思想,奏出了革命诗潮的先声。民元前后,于右任诗歌创作、诗学评论及革命诗刊创办的壮举,一方面固结了陕西早期同盟会成员,另一方面推进了东南革命诗群的蓬勃发展。靖国军运动前后,于右任革命思想逐渐成熟,其文学思考和创作实践,引领了陕西靖国军军人诗群的发展,在深度和广度上推进了革命诗潮。于氏将诗界革命引向新的高度,推进了国内革命诗潮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榆林经济的转型,不仅是优化经济结构本身,而且是以能源发展先行,带动其他产业的全面发展,保证榆林经济的后续性发展。研究表明,在占据均衡资源的前提下,支配着人们行为的,渗透于价值观念之中的文化积淀乃是经济转型最重要的精神导向。文化产业的精神品质特征对经济体制的转型与发展影响至深,且以不为外力所改变的方式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