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6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历史上,当中华文明处于强盛时期时,具有一种开放性和伟大的包容性。唐太宗开启的大唐盛世和宋元时期的贸易大港泉州的历史就是很有说服力的例证。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和"的哲学和"生"的哲学。中国人(从孔子开始)是通过学习他人和迎接朋友来提升自己。中国人追求的是展示自己的文化的魅力。中国人对于学习外来的异质文化从来有很高的热情。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意象”这个概念重新解读朱光潜(以及宗白华)的美学。本文认为,朱光潜、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一方面反映了西方美学从古典走向现代的趋势,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历史趋势。这两个方面都集中表现为二位先生对于“意象”的重视和研究。“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的契合点。朱光潜的美学理论可以概括为“美在意象”的理论。中国当代美学本应从朱光潜“接着讲”,但是没有这么做。50年代开展了对朱光潜美学的批判。朱光潜美学被不加分析地整个儿撇在一边。朱光潜的批判者(例如李泽厚)并没有真正克服朱光潜的美学,从而也没有超越朱光潜的美学。这就要求我们回到朱光潜(以及宗白华等人)的美学,从朱光潜“接着讲”。“接着讲”不是“照着讲”。“接着讲”是突破,是扬弃,是创造,是发展  相似文献   
3.
系统研究中国美学史是建立现代美学体系的迫切需要研究中国美学史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在这里我只谈一个方面,就是研究中国美学史对于建立现代美学体系的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摆在我国美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方针,建立一个现代美学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4.
审美文化的当代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向审美社会学提出了新的课题。这些课题,在过去并不存在,或并不显著,而在当代却十分突出,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下面我们对其中的三个问题作一些考察。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美学二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王夫之论兴、观、群、怨兴、观、群、怨,这四个范畴,自从孔子提出以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一直是很大的。但这是一组什么性质的范畴呢?据我的初步看法,孔子是用这一组范畴对于艺术欣赏的美感活动作了一个卓越的规定。“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就是说,既有形象,又有思想;既有对生活的认识,又有对生活的评价;既有个人的感动,又有社会的交流;如此等等——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就是指诗人所创造的情景融浃的形象在欣赏者那里引起的美感。而后面说的“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狭义的政治功能)和“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狭义的知识功能)都是要通过这种美感作用来达到的,亦即是寓于诗歌的美感作用——“兴、观、群、怨”之中的。孔子论诗有时有相当的深度,从这一组范畴便可以看出。但是历来的儒者,往往把“兴、观、群、怨”四者割裂开来,对它们作了过于狭窄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7.
[编者按]著名美学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叶朗先生近日出版了新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此书是叶朗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研究和执教美学的结晶.在这部书中,不仅充分反映了叶朗先生的学术积累,而且展示了叶朗先生对当下中国美学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前沿问题的前瞻性思考.本刊特别邀请清华大学哲学系肖鹰教授与叶朗先生就此书的出版,做一次学术对话,希望能够借此展开对21世纪中国美学创新之路的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8.
“美在意象”论强调心灵创造性和精神价值,以“意象”为本体范畴,建构美的本体论和美感本体论。“意象”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中心范畴,不但关联人的生活世界,而且引领人走向更高精神境界,因为它关注的是世上一种神圣的、绝对的价值存在。正是这种信念和追求,使人生发出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生发出对宇宙人生无限的爱。人文学科需要不断回顾历史并回归传统,“美在意象”论是从朱光潜、宗白华开创的北大美学传统“接着讲”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的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楼梦》的意蕴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红楼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第二个层面是《红楼梦》的悲剧性。本文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性在于作家曹雪芹提出了一种审美理想,而这种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要被毁灭的。曹雪芹的审美理想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他的《红楼梦》就是一部“有情之天下”被吞噬的悲剧,是一部“冷月葬花魂”的悲剧。《红楼梦》的第三个层面是《红楼梦》处处渗透着作家曹雪芹对整个人生的一种哲理性的感悟和感叹:对人生(生命)的终极意义的追问,对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这是《红楼梦》意蕴中的形而上的层面,是一个最高的层面,也是一个长期以来不被人注意的层面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艺术教育的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开始,北京大学形成了重视艺术教育的传统。这一传统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北京大学的艺术教育带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并且有着很强的学术性;第二,北京大学的艺术教育从一开始就显示了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的特色;第三,北京大学的艺术教育立足于中国文化,实行中西兼容、雅俗并包的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