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化品牌是城市也是一个地区的灵魂。在怀化这样一个后发展地区,用什么样的文化品牌凝聚人心,加快建设“和谐怀化”?“2004中国.怀化国际杂交水稻与世界粮食安全论坛”(以下简称“怀化论坛”)的成功运作,使人们惊喜地发现尚未深度挖掘便已走向世界的怀化文化品牌——“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2.
通道侗乡民俗文化美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道侗族自治县的侗族文化积淀十分丰厚 ,侗乡风格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 ,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其侗乡民俗文化美主要表现在服饰工艺美、饮食习俗美、建筑艺术美、传统节日美、歌舞戏曲美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向彪 《船山学刊》2006,(1):183-184
在杂交水稻及其发明者的故乡,浓缩并弘扬这一凝重厚实的城市文化品牌,不仅是怀化人民、中国人民的精神渴望,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世界聚焦"稻城"怀化,构筑"杂交水稻文化"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4.
向彪 《船山学刊》2002,(2):99-103
谶谣,是中国传统神秘文化的一种形式,是以阴阳五行为理论核心,用文字和图画等形式隐含未来信息,预言未来人事荣辱祸福、政治吉凶成败的符号。它无疑是一种迷信心理和活动,一种非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一些富于创造力的文学家,却能够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将谶谣作为一种表意手段创造性的运用于文学的创作之中。曹雪芹的伟大巨著《红楼梦》就在这方面树立起一块不朽的丰碑!一曹雪芹首先是将谶谣形式广泛地运用于《红楼梦》的创作之中。《红楼梦》运用的谶谣表现形式主要有:(一)图谶。即配有图画的谶谣。《红楼梦》第5回…  相似文献   
5.
红学研究者越来越多地把<红楼梦>当作一部文化小说来解读,但往往只是着眼于小说中积淀着的中华文化质素,而忽视了作品中的异质西洋文化因子.实际上,<红楼梦>无论与西学东渐背景下的西洋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红楼梦>是在中华大地上诞生的,但又与明清之际西学东渐这一特殊历史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向彪 《船山学刊》2003,(3):107-108
王守仁在怀化总共创作了八首诗,全部写在被贬谪贵州龙场驿的来去途中,即明正德三年(1508)和正德五年(1510)。从诗歌的内容和心理流程来看,多数是写在贬谪龙场驿途中创作的,《谒伏波》、《伏波庙》、《钟鼓洞》、《辰溪大酉洞》、《泊溆浦》、《罗旧驿》、《沅水驿》七首;《辰州虎溪龙兴寺闻杨名父将到留韵壁间》这首诗,则是写在调任江西庐陵之后的归途之中。《谒伏波》:“四十年前梦里诗,此行天定岂人为。徂征敢倚风云阵,所过须同时雨师。尚喜远人知向望,却惭无术救疮痍。从来胜算归廊庙,耻说兵戈定四夷。”王守仁谪龙场驿南来途中,从常德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