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无论是唐代最初官办以藏书、校书为目的的书院,还是宋代以讲学、治学为主的书院,以及发展到明、清时期所出现的考课式书院,都与书法教育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不少书院的教规还明确了书法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但书院中的书法教育大多停留在书写规范和写字时保持一种恭敬的心态这个层面,很少有书院把书法教育提升到艺术教育的层面。  相似文献   
2.
向彬 《云梦学刊》2004,25(1):57-59
丰坊的书法学习观点集中体现在他的《书诀》、《童学书程》等书学论著中。在这些书学论著中,丰坊就学书的执笔、用笔方法、学书的先后次序以及如何临摹、如何对待刻帖和墨迹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学书者必先审于执笔;(二)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三)学书之序,必先楷法;(四)学古人书,若徒看刻本,终无所得。丰坊提出的这些观点,有许多可取之处,同时也有个别地方有待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汉字书写和书法教育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已经出版和正在编写的《书法》或《写字》练习教材大多以《语文》生字表作为硬笔字的习字内容.由于采用楷体印刷的生字表中有不少“重捺出锋”的汉字,这些汉字不宜直接作为习字的范字,书写这些带有“重捺”的汉字时,应遵循楷体结体的“避重叠”法则.  相似文献   
4.
书法的产生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慧平  向彬 《云梦学刊》2001,22(1):62-63
书法的产生与地理环境是书法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华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与书法的产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书法的产生具有以下影响(一)促使了象形文字的产生;(二)书法行款方式与众不同;(三)使得书法成为-门艺术.  相似文献   
5.
唐宋两代的书学教育,不仅开设《论语》《孟子》《孝经》等课程教化学生的思想,还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开设了《说文》《字林》《尔雅》《广雅》等文字学课程。这对当今书法本科教学的文字学课程设置提供了启示,书法专业本科生的文字学课程应主要包括古文字的识辨、草书的演变与草法、"六书"与书写的关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山东省99所中小学抽样调查得知,全省中小学开展书法课的比例为85.4%,学校对书法的重视程度选择比较重视和十分重视的比例为73.2%。山东省虽然具备中小学普及书法教育的基础,但在实施阶段存在具体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材、师资以及教师再培训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文徵明于嘉靖十年用小楷题跋《袁生帖》,题跋内容以《三希堂法帖》刻本和《江村销夏录》著录最为可靠.从题跋中所提及的《袁生帖》的钤印、版本等诸多情况来看,现藏日本藤井有邻馆的墨迹《袁生帖》就是文徵明的题跋本,也是乾隆内府藏本.  相似文献   
8.
<正>"文之不饰者乃饰之极"出于刘熙载的《游艺约言》。饰者,《说文》释为"刷也",有修饰、装饰之意,此处是形容文不修饰就是修饰到了极点,这是一种叙事的真实,此意极合宝林先生所著《刘熙载书学研究》,蕴醇儒学问于大雅文章。杨宝林先生是一位集古典文献学专家、唐宋文学专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当代著名学者和艺术家。胡崇炜先生曾这样评价他,"书如其人,质朴中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