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鲧在上古传说和我国古代典籍记载中是一个悲剧人物 ,传统的观点认为 ,他是因治水失败而被杀的。但从所存史料的分析来看 ,鲧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的原始社会末期 ,这一时期 ,各部落间为争夺权势的斗争是非常激烈的 ,鲧作为部落首领之一 ,在部落间政治斗争的失败才是他的被杀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3.
4.
孕育本是一种自然的生物过程.但在早期先民对于孕育的认知不足及医疗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孕育又是一件十分神秘而危险的事情.为了确保孕育过程的顺利及获得自己期冀的子嗣,受原逻辑思维机制的影响.基于"同类相生"的简单类比观念和曾经接触过的物体间存在着相互交感作用的触染律这两大巫术法则.在错误联想的前提下.便产生出各种巫术性质的孕育信仰.马王堆汉墓帛书<胎产书>所载有关祈孕求男、胎期宜忌、产育保健等古巫方正是此类民俗观念的早期反映.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交通条件落后,人们对自己生存地域以外空间的认识有限的情况下,受宗教神灵观念的束缚,早期先民对于出行常怀有恐惧感.出于趋利避害、确保出行顺利的目的,古人在行前不仅要选择出行的良辰吉日,而且还常通过某些巫术手段来确保出行的顺利.<额济纳汉简>所载有关出行择吉、行前除道、急行厌胜等巫术资料正是此类民俗信仰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6.
“京师”本为公刘所居豳地之专名,周初之诗《诗经·大雅·公刘》及西周末期的《多友鼎》《克钟》等金文资料可以为证。及至西周末年,天子所居之宗周镐京始有京师之称,其说始见于《诗经·大雅·民劳》,春秋时曹国之诗《下泉》及晋国铜器《晋公?》铭文可为佐证。东迁以后,作为天子所居的东都洛邑始亦有京师之称,春秋初期的《晋姜鼎》及《春秋》经、传可为明证;清华简《系年》第二章简文两处提及“京师”,学界对其具体地望多有歧说。由两周之际政治形势观之,犬戎寇周后,豳、岐等地处于犬戎控制之下,尚未东迁的周平王要得到东方诸侯拥戴,必须与杀幽王而灭宗周的犬戎势力进行切割,宗周镐京虽经犬戎寇扰损毁,却是最具政权合法性的地方,是以简文“立之于京师”的京师自当指宗周镐京;其后,晋文侯杀携惠王,结束二王并立局面,并与郑、卫、秦等出师卫护周平王东迁以定一统,因其有功而受周王赐命,始得以外诸侯身份参与东迁后王朝政事,与郑武公分政周室,此即简文所说“晋人焉始启于京师”而“郑武公亦政东方之诸侯”,此处之“京师”即指东迁后周王室所在的洛邑而言。  相似文献   
7.
东周时期"烝"、"报"婚现象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亚虎 《人文杂志》2004,(6):138-144
东周时期的"癛"、"报"婚姻现象是当时特定社会环境下婚姻礼俗中的特殊现象,它虽具有古代转房婚俗的某些特征,但又与之有着鲜明的区别.它与后世儒家对两性关系中所谓的乱伦行为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它既非当时社会普遍认可的合法婚姻制度,也不属于后世儒家所谓的乱伦范畴.在礼崩乐坏、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的东周时期,这种婚姻现象只是发生在东周前期上层贵族中的一些属于个人伦理道德的行为,是存在于上层贵族内部的一种特殊的婚姻个案,已为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  相似文献   
8.
吕亚虎 《江汉论坛》2007,3(11):96-103
出行是正常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动,但在古代交通条件落后且人们对自己生存地域以外空间的认识又有限的情况下,早期先民对于出行常怀有恐惧感.出于趋利避害、确保出行顺利的目的,古人不仅选择有利于出行的吉日,同时也创造出许多确保出行安全的巫术方法.本文借助出土简帛资料,对早期先民有关出行除道、行途驱邪、行宿卫身以及增强足力等信仰作了初步的分析,并揭示了此类习俗的巫术性本质.  相似文献   
9.
早期先民将梦的产生归于外在神灵鬼魅的感召和预兆,故对于梦象的征兆,他们常借助占卜来预测其吉凶.战国以来,在民间乃至社会上层,鬼神致梦的观念仍相当普遍,人们对于梦的吉凶预测,除以梦象直接占断外,五行学说成为这一时期占梦的主要原理依据.而对于恶梦,人们则常通过咒祷或巫术性手段加以禳除.出土秦简中的《梦》、《诘》、《占梦书》等篇内容的刊布,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时人有关梦幻占禳的信仰.  相似文献   
10.
《周礼·地官·媒氏》有“仲春之月 ,令会男女 ,于是时也 ,奔者不禁”。学者多将此看作原始社会群婚之遗俗 ,实际上 ,这里的“奔”并非“淫奔”、“私奔”之义 ,而是指“六礼不备”。它是当时的统治者在特殊情况下为督促适婚男女及时婚嫁以增殖国家人口 ,稳定社会而采取的一项特殊的婚姻政策 ,是当时国家所推行的“仁政”政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