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民初著名记者黄远生写了许多关于政治人物的评论,他对袁世凯的剖析准确辛辣,他承认袁世凯是时代强人,但也认为袁世凯的旧思想不适合民国的新社会。他大胆断言,袁世凯如不改变。有可能成为亡国罪魁。  相似文献   
2.
清朝末年,由于中国人民的反抗和传教士对中国了解的加深,再加上教会内部的一些变化,促成了其传教策略的改变。教会开始包容中国文化,拉拢士绅阶层,兴办高等教育,希望走上层的传教路线,同时也加快了其内部的改革。基督教传教策略的改变,虽然不能掩盖其文化侵略的本质,但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洪宪帝制失败后,周自齐曾被列为帝制罪魁祸首而遭到北京政府的通缉。可综观洪宪帝制时期周自齐的活动,虽然对推动帝制起到一定作用,但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上来说,他只是一个有着特殊想法的跟随者,与那些帝制中坚分子相比,作用有限。因此,周自齐被视为帝制罪魁祸首,显然有悖于事实。  相似文献   
4.
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学界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笔者认为,尽管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偏差,但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对西方思想的引进,为中国社会确立了"科学"与"民主"的文化观,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仅就这一点而言,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5.
1934年,陈立夫提出"唯生论",满足了国民党在思想战线上既打击共产党又完善自己意识形态的需要。"唯生论"为三民主义确立了"本体",宣扬服务的人生观,利用儒家思想凸显民族色彩,借此打击马克思主义及其他外来思想,为国民党统治服务。由于其政治目的过于明显,调和唯心与唯物的尝试过于浅薄,"唯生论"随着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很快被遗忘。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早年在构建他的"革命学"时期,就自觉地从儒家思想中汲取养分。晚年的孙中山,在总结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顺应国际国内的社会思潮,大张旗鼓地改造和利用儒家思想,试图在学习西方与继承传统之间寻求其契合点。  相似文献   
7.
战后 ,海外台独势力活动在日本和美国兴起。 5 0— 6 0年代 ,日本的“台独”团体在海外台独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主要有两种势力 ,即所谓的“皇民化台独”和“社会主义派台独”。海外台独既有联合 ,也有斗争。但随着国际形势的改变和去日本的台湾留学生的逐渐减少 ,日本的台独势力也慢慢的衰落 ,最终成为美国台独势力的附庸。  相似文献   
8.
戴季陶在孙中山逝世后,马上对三民主义提出了新的阐释,被时人称为“戴季陶主义”。“戴季陶主义”的出现,不仅为国民党反共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也使得三民主义的意识形态特点更加突出,为日后国民党实权派构建官方意识形态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吕厚轩 《齐鲁学刊》2005,3(2):57-61
民国时期产生了"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和实践,这与后发展效应的影响密切相关。知识分子作为中国 现代化的启动力量,"第三条道路"的鼓吹者和实践者,必然受到后发展效应的影响。探讨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 准确地认识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