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叙事家庭疗法:以治疗解构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西方家庭治疗领域中的一种主导性视角的叙事疗法,深受哲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解释学转向”的影响,以治疗的方式开创性地对主流文化叙事进行了富于技巧的解构,它在诸多方面与传统的家庭治疗有显著的区别,是对传统家庭治疗的提升和完善,因而为家庭治疗的发展带来了激情与活力。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患关系主要结成于陌生的医患之间。情感交流对这一情境下的医患信任的作用,已因医学知识的生物学化和医疗活动的职业化进程而隐退,使得现代医患信任主要体现为患者对医疗制度的信任和对医务人员的客观资质与医疗能力的认知信任,而非发自内心的情感信任。这在事实上蚕食了医患信任的社会根基。重视“缘情结信”的信任模式,使医方情感支持在医学教育和医学执业的层面得到制度性的认可,使医患信任重新得到情感信任的浸润与维系,是重建当下脆弱的医患信任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医学模式下,患者体验的表达与医生的治疗解释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分歧。但生物医学的兴起赋予了医生、尤其是医学仪器以垄断性的地位,使得疾病的定义从患者的自身感受转移到仪器标志的指标,广义的身心疾病演变为狭义的躯体疾病,只有后者才值得医学关注。但患者依然凭借其自身体验求医问诊,使得医患双方使用的话语出现分歧。当个体的陈述不能得到医学检查的证实而又坚持求医时,现代医学便将这一现象贴上了躯体化的标签。从医学社会学的历史视角看,正是医患话语的分殊,导致了躯体化这一现象的彰显。  相似文献   
4.
统计数字是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元素,统计方法也已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量化研究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但统计学自身还较少成为社会科学的分析对象,对统计分析方法如何超越其他的分析方法成为社会科学中的优势方法也欠缺深度的纵向描述和历史分析.统计社会学的兴起,正可以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缺.  相似文献   
5.
作为苏格兰第一大城市、英国第三大城市,格拉斯哥有着成熟完备的规划体系,于2017年正式出台了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其城市发展规则编制兼备规范性与灵活性,围绕议会确定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标,衍生出高品质、健康、紧凑、可持续四个战略目标继而制定相关重点领域政策;坚持动态规划原则,包含监测、征询、编制、审查、采纳、实施、评估、更新等环节在内的动态历程;关注公共产品的规划,如交通体系、环境绿地、基础设施、住房建设等,其所关注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就业岗位的增长和不同产业间的此消彼长而不是关注GDP数据;以广泛的公众参与凝聚共识,其公众参与的途径多、范围广、涉及群体全面,其规划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规划教育、求得理性共识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制定出的规划反映的不仅仅是政府的主观愿望,还有公众对城市未来的期待。这些对国内同类型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整合:西方家庭治疗领域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原本流派林立的家庭治疗领域出现了一种整合性的理论思潮和实践取向.整合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对整合性理论的构建,二是技巧层次上的整合,三是对促成疗效的共同因素的综合.整合模式注重理论的多维性与情境性,注重实证研究与经验积累,并强调来访者自身的作用,其长处在于它的综合性、包容性和开放性,但也由此带来治疗价值的冲突等深刻问题.治疗者应更注重整合策略,并关注治疗中的文化、性别、价值观及职业道德问题,以达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效果.这也是判断一个整合模式是否成功的最终标准.  相似文献   
7.
吕小康  姜鹤 《城市观察》2021,75(5):154-164
城市化与抑郁症及更广义的精神健康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对18个国家进行的世界精神健康调查提供的重性抑郁发作患病率数据,并匹配对应年度的城市化及相关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不平等、失业率、国民健康水平、性别不平等、教育水平等相关宏观指标,然后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城市化水平与重性抑郁发作终身患病率及12个月患病率之间的相关性并未达到统计上显著的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也不存在统一的规律.这说明从国家层次上看,城市化水平提升与抑郁症患病率增加之间并不完全具备显著相关,更不能推断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此,对于重性抑郁障碍等具有潜在生物学机制的精神疾病,应慎言城市化等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并应通过更进一步的社会发展来提供有助于促进居民精神健康及整体健康水平的制度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以提供价值共识为主要手段的传统整合机制受到严重挑战,价值共识、利益共识和权利共识并重的新型秩序观逐渐显现,社会的整合问题真正随着现代化过程的深入而日益突出。对社会发展的压倒性追求和发展机会之间的分布不均,使得潜规则的产生获得了结构性的动力;制度建设过程中行政权力的扩张与既得利益群体的形成,又为潜规则的存续提供了合法化的空间和强有力的利益支撑。只有建立起公正的制度体系,才能最终缩减潜规则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9.
作为惯习的潜规则——潜规则盛行的文化心理学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潜规则在静态意义上可以界定为未被察觉或不具备正当性的规则,它同时还指不按明文规则或违背公认、应然理念的行为或行为倾向,其后果是造成社会多元规则的并存与名实分离的出现.潜规则的产生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潜规则的盛行却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与民族的文化心理与行动惯习息息相关.传统文化的深层气质塑造了中国人的行动惯习,使得严格依照一元规则行事的方式难以成为社会的常态秩序形态.现代性的深度入侵虽使传统规则迅速失去正当性,但仍无法短时间内改变民族心理结构中的行动惯习.传统惯习与现代规则体系间的互不协调与搓揉震荡,是造成当下社会潜规则盛行的重要文化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0.
时尚消费的文化心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时尚消费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不仅接受着文化内涵,同时也通过自己的主动性理解和重构积极地进行着意义和自我的建构。通过对消费过程中意义互动模式的构建,消费者的消费主体地位和时尚消费的创造性功能得到了强调。消费就这样以其独特的方式成为了意义表达和自我建构的工具,而这也是时尚消费之所以流行的独特文化心理机制和深层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