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和完善对青少年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机制是美国教育的特色之一。长期以来,美国在对青少年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人本化、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多样性、灵活性的教育方法,渗透性、社会性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了政治性、阶级性的教育功能,有着一整套独特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对青少年公民道德素质培养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美国青少年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和运行机制的分析审视,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可以提高我国青少年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作为一位杰出的领袖人物,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仅为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以其优秀的领导品质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伟大的人格丰碑,成为我们民族和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我们学习周恩来的优秀领导品质,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搞好反腐倡廉工作,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领导品质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包括领导者的品德和素质两部分,是领导者行为、作风体现出的思想认识、道德品行等本质属性的反映。周恩来大半生身居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在几十年的革命实践中,他形成的卓越的领导品质,为人们所敬仰,成为振奋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概括地说,周恩来的领导品质大体包含以下方面: 第一,以国家民族大业为己任的领导意识。早在学生时代,周恩来就把“为中华民族之崛起”作为己任,1916年10月,他在南开《校风》发表的《中国现时之危机》一文中,就呼吁青年学生,要忧国家民族之所忧,急国家民族之所急。这表明周恩来在青少年时期就树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义务感、责任感。此后,在周恩来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尽管地位和职务变了,但他忧国忧民、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之心不变。建国以后,身为总理的周恩来,一心只想要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  相似文献   
3.
曾长隽  吕志 《社科纵横》2011,(8):162-163
高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素质提升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效。本文在分析高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素质提升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晚明通俗文学家冯梦龙试图通过通俗小说达到其以情教化众生的目的,因此,在他编创的"三言"中注入了大量的教化内容,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作家主体的主观意图,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小说的艺术价值,表现为外在形式的程式化、单一的叙事视角、评论语言千篇一律的道德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的“以”作介词 ,有其鲜明的语义和结构特征。介词“以”是从动词发展而来的 ,其静态的储存义“用”表现出强烈的工具性。其语义指向的转指性使介词“以”的宾语位置常常前置。“以”的词汇意义的虚化与其语法功能的虚化反映出大体一致的特性 ,当介词“以”表工具的词汇意义弱化 ,其结构上的关联作用成主导时 ,介词“以”便进一步虚化为连词。  相似文献   
6.
一、日本文化论的变化日本文化论越来越活跃了,有一位美国文化人类学家说:“虽然有人认为日本文化论是‘易变意识’或‘县民性’,然而我还是认为其本质仍没变”,这说得太妙了。他还指出,如从历史角度看日本文化的话,就能发现其周期性的变化。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八纮一宇的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7.
吕志 《探求》2002,(2):57-59
勤政廉政建设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的大问题 ,我们党历来很重视这个问题。周恩来是党的优良作风、勤政廉政建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他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廉洁自律 ,以自己特有的人格风范 ,塑造了领导干部的光辉形象。我们学习周恩来 ,就是要像他那样 ,做端正党风和勤政廉政建设的楷模 ,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 ,培育勤政廉政的领导作风 ,团结人民、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在人生价值体系中,个人固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实体,但无论是从深层的价值理性立意,还是从当前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实践立意,都不能求证个人本位价值观。对个人在人生价值体系中的定位,应以社会本位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江泽民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这个重要目标 ,是对马克思关于人自身发展历史的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的新认识新总结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突破 ,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创新  相似文献   
10.
吕志 《学术论坛》2003,(1):153-157
周恩来是一位具有超凡人格魅力的伟人 ,童年、少年时代周恩来人格的形成孕育于善良母亲的教诲、悠久文化的熏陶、悲壮历史的昭示 ,这是周恩来人格风范形成的家庭、文化心理和社会历史的基础 ;青年时代是周恩来人格风范不断探索追求、不断磨炼的时期 ;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后 ,周恩来的人格风范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