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吕敬美 《北方论丛》2016,(3):115-119
随着现代性社会的兴起,物化处境也逐渐得以生成。马克思拜物教批判思想旨在回应这一物化处境。通过三位一体的拜物教批判,马克思深刻揭示了商品、货币和资本等物象对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掩盖。拜物教批判的逻辑展开,不仅是现代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解剖,而且是意识形态批判的具体化和深刻化。马克思拜物教批判思想的方法论意义在于,一方面用关系性思维取代实体性思维来进行拜物教批判;另一方面,在现代性社会中要就现实层面和观念层面双向展开拜物教批判。  相似文献   
2.
日常生活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它是构成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一种基础性领域。正是在这里,意识形态获得自己的有效性。意识形态不仅以观念的形式存在,而且物化在日常生活的现实中。以话语作为表现形式,意识形态把个体询唤为主体,从而获得自己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集中表现为意识形态对微观权力的维持。而且,意识形态对日常生活的渗透是无孔不入的,这使得对意识形态有效性的分析和批判也难逃语言悖论。它提醒我们,在意识形态的批判之中,要有理论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