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当前,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已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阶段。实现新的任务,不但需要国家的政策、法律作支持,更需要在制度层面上给予保证。农业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村一直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因此,在农村建立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免除广大农村群众的后顾之忧,对于激发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内在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公三孤官,古已有之.三公者,太师、太傅、太保也.《尚书正义》云:"师,天子所师法;傅,傅相天子;宝,保安天子."其职事在于"佐王论道,以经纬国事,和理阴阳".三公之官首言德行,故自三代以来就不必备员.三孤官,又称三少官,即少师、少傅、少保.所谓少者,"特言卑于公,尊于卿".三孤之职,在于协助三公辅弼天子,"副贰三公,弘大道化,敬信天地之教,以辅我一人之治"(孔颖达:《尚书正义》卷一七《周官第二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703 ~ 704页).三公三孤官坐而论道,职高位重,其人选不易得.汉承秦制,罢三公不设.  相似文献   
3.
"宣德三年勅太师、英国公张辅,少师、吏部尚书蹇义,少傅、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少保兼太子少傅、户部尚书夏原吉,各辍所领,侍左右,咨访政事。"(《明史·职官志一》,中华书局1974年版)这里,"宣德三年"说因袭于王世贞《公孤表》序言部分:"独宣德三年,诏太师辅、少师义、少傅士奇、少保原吉、太子少傅荣俱辍所  相似文献   
4.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15个省(市)开展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这项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深入了解试点情况,及时掌握试点工作在基层的反映和存在的问题,为2005年的扩大试点工作提供政策依据,人口计生委会同财政部,于2004年12月14日至18日对云南省开展奖励扶助试点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通过走村入户,与干部、群众和奖励扶助对象座谈交流,感到试点工作在云南省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群众生育观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从经济学视角阐释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投入的经济特征,并从实证研究出发,系统、全面地回顾了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投入所演绎的历程,揭示了一些主要的制度困惑与现实困难。文章研究认为,要适时调整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投入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在相关的投入理念、预算政策和管理措施上,实施必要的导向调整:在合理利用非财政投入渠道的同时,强调国家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投入的主渠道职能;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建立健全一个明确,合理的投入体制与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6.
《明史·职官志一》"三公三孤"条云:"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无定员,无专授。洪武三年授李善长太师,徐达太傅。先是,常遇春已赠太保。三孤无兼领者。建文、永乐间罢公孤官,仁宗复设。永乐  相似文献   
7.
"建文、永乐间罢公孤官,仁宗复设.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复置三公、三少."(张廷玉等:《明史》卷七二《职官志一》,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730页)这里"仁宗复设"后面的"."应改为",".永乐二十二年七月辛卯,成祖朱棣病故于第五次北征蒙古途中,八月丁已,仁宗朱高炽即位.下文中"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复置三公、三少"即为"仁宗复设"的解释,不可断开.  相似文献   
8.
财政转移支付在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中的政策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简称“奖励扶助制度”),是针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年满60周岁以后,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励扶助的一项基本的计划生育奖励制度。这项制度经国务院批准,今年开始由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在全国15个省份组织试点。在资金安排上,国务院明确,“由中央或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奖励扶助”、“西部试点地区的  相似文献   
9.
继申时行还有叶向高、顾秉谦.叶向高于万历四十一年加少保,天启三年加少傅,天启三年十二月,"壬子,大学士叶向高一品六年考满,吏部具奏.上谓叶向高已经三考,历事三朝,从来阁臣所无,加上柱国太傅,荫一子为尚宝司司丞".天启四年春正月己未,"叶向高辞新命".天启七年八月戊戌,"旧辅叶向高、顾秉谦各加太傅,还赏银五十两,彩(段)二表里,加赐坐蟒一袭."(《明熹宗实录》卷四二,天启三年"十二月壬子"条;卷三八,天启四年"春正月己未"条(梁本);卷八七天启七年"八月戊戌"条,第2217、2228、4205页)此时叶向高已致仕在家,竟无从请辞.  相似文献   
10.
发生于洪武七年(1374)的"魏观案",并非是因苏州知府魏观"浚河道"与"修府治"之举措所致,而是明太祖借机报复诗人高启的幌子.江南士子先前曾受元政府与张士诚政权恩泽,因而对朱明政权多持不合作的态度.朱元璋希望以"魏观案"为契机警告江南士子,此心愿落空后,他逐步开始以暴力手段打击江南士子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