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身体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格意义上的"身体写作"与女性主义理论密切相关;中国当下的"身体写作"误解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精神,与女性主义理论本身一样有着致命的缺陷;"身体写作"附和着消费主义的时代,在文学精神上有待超越和突破.  相似文献   
2.
图像时代的文学命运--以影视与文学的关系为个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影视与文学的关系为个案,着重探讨了"图像"与"文字"之争,指出在视觉文化的冲击下,文学与影视是艺术天地中并流的双河,影视不可能替代文学,使文学成为自己的附属品或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3.
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坚实的基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子林 《学习与探索》2006,3(6):123-128
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意识形态”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它大致经历了肯定性—否定性—描述性三个阶段。将“意识形态”作为一个描述性的概念,是目前通行的理解。“审美意识形态论”没有膨胀“审美”,更没有空置和淡化“意识形态”,也没有割裂人的精神活动与历史的关系;相反,它彰显了艺术实践的政治内涵———“元政治”。巴赫金的“意识形态科学”论述了“审美”与“意识形态”的融合,“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文学理论坚实的基点。  相似文献   
4.
在孔子德性生命的历程中,"志于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起点。"学"是一项个体必须从精神到肉体、从认知到经验全身心投入的事业,是自我修养、全面发展的事业。"学以成人"是一个不断拓宽、深化的过程,其依次为"游于艺"、"依于仁"、"据于德"和"志于道";它们彼此赓续,层累一贯,由明通人事而契证天道、天命。在"为学"过程中,人的人文化(文明化)、社会化(群体化)、个体化(成就自我)渐次完成,进而超越"人伦日用"之生活世界,"上达"超验的形上领域。由为"人"到为"己"再到为"道",人性得以全面发展,并最终实现了自我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5.
吴子林  周娆 《阅江学刊》2012,4(2):97-105
2011年的文艺学研究覆盖了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两大界域,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学的全球化、视觉文化、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以及文学研究的观念与方法等诸多论域,均有较为出色的研究成果,使文艺学研究呈现出多层级的深入与科际之间的互动。文化研究丰富、扩大了传统的文学研究,突破、超越了文艺学既定的学术体制,但是,作为一种"后学科",文化研究是当代"学科大联合"的一种积极努力,文化只是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维度,文化研究不可能完全取代文学研究。如何在理论与实践上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融为一体,对研究者而言仍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吴子林 《阅江学刊》2011,(2):94-100
“文革”时期的文学理论是在“两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样板戏”是“文革”时期文艺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畸形产物,国家凭借其示范机制培养政治信念以实现政治认同。作为“样板戏”创作方法和创作原则的理论总结,“根本任务”、“主题先行”和“三突出”等负载了极左的政治理念,使文艺成了“形式的意识形态”,丧失了自身的力量与尊严。  相似文献   
7.
面对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文论的丰富资源,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鲜有原创性的进展,如何有效地摆脱这一困局?文学批评家胡河清给我们揭示了一种可能的研究向度:立足本土的文化传统,将中国文论的精神充分内化,使自己成为传统的一部分;"回到事物本身",面对具体的创作实践,解决实际存在的理论问题;重返审美体验的文学批评,打通中西古今,建构有根柢、有灵性、有活力的文艺学.  相似文献   
8.
实践论视界下的"中国审美学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0年代以降,"中国审美学派"抓住有重大意义的时代问题,提出了新理性精神文论、文化诗学和审美超越论,弘扬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现代美学传统,有着鲜明的实践品格;在指导当今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提升民族人格修养与道德境界、有效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等方面,"中国审美学派"及其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重返自身的文学理论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理论批评的自主性问题终于浮出了历史的地表 ,许多人为此长出了一口气。其中的欣悦是不言而喻的 :这意味着批评将重返自身 ,既不寄生或依附于创作 (作家、作品等 ) ,也不为金钱、权势等所利诱 ;批评家从此拒绝兼任伪劣作品的推销员和广告商 ,批评的空间从此得以极大地拓展……与其说这是我们的展望 ,毋宁说是文学理论批评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吁求。古代的文学理论批评家是生活在经典作品之中的。他们战战兢兢地审视着对象 ,批评的庄严与作品的神圣往往浑然一体 ,批评家的权威往往源于对经典作品 (如《诗经》)、《楚辞》、《荷马史诗》、古…  相似文献   
10.
面对消费主义时代,当代小说创作必须重塑自我,追求一种诗性的言说,讲述富于当下性的故事,创造与精神图景相一致的艺术结构,聚拢孕育性的生动"细节",发掘出意识下的"潜在的真实"与"灵魂的颤抖",而在真实的生活经验与虚构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真正进入生活的深处和根部,实现对于现实生活世界的有效"介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