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从历史上看,华人与新西兰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紧密和丰富多彩。在新西兰成为英国殖民地后不久,华人即来到这片土地上生活。陈达枝是新西兰华人移民的先锋,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西兰华人中最成功的果菜种植园主和商人。他开创的事业,与他个人的商业头脑、经营管理能力有关,也与华人的关系网络、娴熟的农业耕作技术和新西兰南北岛的快速开发有关。一个具有庞大人口数量的源远流长的农业文明古国,与一个土地广袤而人口稀少的新兴农业国家相遇,其间发生的技术借鉴、移民往返、贸易开拓,既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共通面相,又因环境与国情的特殊,孕育出新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经济学界初步形成.不同立场的经济学人密切关注着大萧条背景下西方列强在华经济势力的演变及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他们均站在民族主义立场,揭示列强对中国贸易、交通、工业等领域侵略之深重.左翼经济学者与国民党背景的经济学者受大革命的影响,习用“帝国主义”话语体系来分析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本质上又有差别.自由主义经济学人相关研究的数量较少,却以严谨精深见长.  相似文献   
3.
4.
1935年春,美国经济考察团访华,引起国人的关注。此时正值中国经济受到美国白银政策严重影响之际,国内舆论集中于呼吁美国改变白银政策,同时强调日本侵华危及美国在华利益,并希望进一步发展中美贸易和商业合作,体现了联美抵日的意图。但受制于美国自身利益等因素,舆论所期望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上半期,传统的"食货"之学转变为现代学术意义上的经济史研究。这一方面与当时现实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财政金融体制的变迁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则与西方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方法的传入带来的学术转型有关。以北平社会调查所为代表的经济史研究重镇的形成,经济史专业期刊的诞生,汤象龙、罗玉东、严中平等优秀学者的集结,经济史各个领域诸多研究著作的出台,均展现出这一时期经济史研究的蓬勃气象。从近代经济史研究内容的更新与拓展,到研究规范的形成与确立,再到两条研究阵线的出现与争鸣,其发展轨迹约略可反映近代中国学术研究的空间维度与推演进程、学者的学术关怀与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6.
1934-1935年白银问题大讨论与法币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4年秋美国《购银法》实施后,世界银价剧烈上涨.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银本位大国,很快出现了白银大量外流、通货紧缩、物价下跌等金融恐慌景象,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与思索.国内的经济学者紧密结合经济形势的发展,就美国提高银价的原因和后果、白银外流的防止办法、中国货币改革的方案等问题,先后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争鸣,为1935年底的法币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