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川端文学"中的虚无思想是明显的,但也是复杂的:一方面,虚无就是死灭,就是什么也没有;另一方面,虚无则是最高本质,意味着什么都有。由于虚无是最高本体,是对终极的把握,因而也就成了超越与自由的意识。川端康成的"虚无"既是对生命死灭的喟叹,也是对生命死灭的超越,因而也就是对一种永恒无限精神的追求。它以大和民族对自然风物的死灭感受为启迪,同时又接受了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对这种死灭的弥合和超越;它以传统佛教的无常观为基质,同时又接受了佛教禅宗对于这种"虚无"的顿悟和化解。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和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外国文学"仍然存在几个问题,需要学界的关注和思考:名称不够统一和规范;教学内容的结构设置模糊不清;课程内容一味追求大而全,缺乏舍旧取新、详略得当的灵活性;课堂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倾向;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死板、陈旧落后。为此,笔者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几个相应建议,以期抛砖引玉,使该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3.
“物哀”作为大和民族传统的审美追求,有其浓郁的生态氛围和深厚的人文背景。本文论述了产生“物哀”观念的大和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而且还从审美思维对象、审美思维方式和审美思维结果三个层面对日本美学这一重要观念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西方文学属于以基督教为主要背景的一元文化体系,东方文学则是以多种宗教杂揉为背景的多无文化结构。宗教在两种文化体系的生成和建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造成了两种体系各自性质和特点的迥然相异。  相似文献   
5.
《哈姆莱特》中所流露的那么一层淡淡的对死亡的肯定和乐观,是与东方生命哲学中的死亡乐观论有着本质区别。如果说前者是一种生命情绪,那么后者就是一种生命哲学;如果说前者是一种被动的生命态度,那么后者则是一种自觉的生命意识。《哈姆莱特》中虽然有与佛道故事相似的台词,但是,却少有佛道故事所寓含的超越精神和终极思维。佛道之语映射出《哈姆莱特》的生命悲剧主题,其中蕴涵着生命的生死之思、人性的善恶之思、万物的终极之思,思考的结果都直指人生和人性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6.
日本传统文化中佛禅无常观念的秉承,是川端康成“虚无”思想生成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原因。具体表现为人生短暂虚幻、一切命中注定、生死轮回转世等,其实质是一种富有禅机、充满思辨的生命哲学顿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