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中国期刊媒介研究的历史为时不短,成果可观,期刊研究中存在跨学科范式与多维方法取向.综观中国的期刊研究现状,在研究深度上需要拓展空间:理论参照系和研究方法的缺失是影响中国期刊研究深化的主要障碍;期刊史研究仍是中国期刊研究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数字期刊等新兴期刊媒介研究需要加大力度;中外期刊比较研究、海外期刊研究需增加投入.中国期刊产业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期刊研究者有望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突破,推出更多有分量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1949~1966十七年间英美爱情诗歌在中国的翻译与阐释.因时代语境、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英美爱情诗歌的翻译呈现出迥异的区别对待:资产阶级的爱情诗歌遭到冷落与排斥,而劳动人民的爱情言词得到热情的翻译与接受.英美爱情诗歌的译介折射出此间特殊的文艺观念及价值判断.极富私密性和个人化的爱情被高度政治化、阶级化和理念化,在红色革命理念和群体意识的操纵下,被译者和读者纳入到了单一类型化的文学图式之中.  相似文献   
3.
译介效果重在探寻跨文化语境下读者接受的规律性特征。我们在区分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搜集、语料库辅助下的主题词分析和褒贬程度量化分析,结合文本细读,发现余华小说在美国的译介效果具有矛盾统一体和多维差异化特征。余华"实验派"的创作标签对于专业读者而言更有意味,其蕴含普世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和相对成熟多变的文风分别构成了跨文化视角下文学审美价值的内核和表征。普通读者通过融入个人感悟的诠释和强烈的共情体验,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对有关"家庭""苦难""生死"等中国传统价值观和作者个人哲思的差异化认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欧美国家出版研究的发展路径和特色:多学科介入的历史与现状,技术主义和经验主义居于主流的现实路径,与业界、市场联系紧密的出版研究组织.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农村基层工作,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等“村官”职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从大学生“村官”的法律界定、法律程序等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其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一定的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赟 《社科纵横》2006,(11):167-168
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旧版《全国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与人权和法律相抵触的条款进行了撤销或者修改。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关于学生管理的条款,不仅遵循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且了体现了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7.
本篇论文论述了翻译的文化转向对于翻译研究所具有的重要的开拓性意义。本文对翻译史上几个典型个案进行了全新的历史和文化评价,指出深刻审视特定文化中的文本和其在目的语文化中的传播、定位和重新解读之间的关系非常必要而且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城市形象传播研究关注的主要论题集中在以下领域:城市形象传播的总体理论研究,城市形象传播与旅游、节事活动,不同类型媒介与城市形象传播,城市形象传播的个案分析,城市形象广告研究,城市形象公关研究。中国的城市形象传播研究存在一些误区,其主要改进方向在于三方面:针对当前中国城市形象建构和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学界应该努力提出更多的创新性观点与科学结论,推出更多对城市形象传播的决策、执行部门具有参考意义的研究成果;城市形象传播研究应秉持多学科视角和"大文化"视角,对城市形象传播问题加以综合分析研究;中国的城市形象传播研究,应该对西方相关的城市形象研究(如城市社会学和后现代空间理论)加以整合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上海书写的海外叙述——《长恨歌》英译本的传播和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赟 《社会科学》2012,(9):185-192
《长恨歌》的英译本自2008年出版后,在海外屡屡获奖,并得到了西方主流媒体的积极关注和评价。这些奖项的获得说明了英语世界对《长恨歌》英译本的认可和肯定。但是同时,在西方中心主义的驱使下,对这一小说的接受和阐释仍然存在着狭隘化、过度政治化的倾向。剖析这部小说文学经典在海外译与介、传播与接受的过程和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文学在海外受欢迎的作品类型、原因以及形成的影响力。此外,也让我们看到,在以西方话语为中心的文化范式下,英语读者对中国文学世界的认识与理解面貌,尤其了解在新的文化空间内,英语文化视域和意识形态对文学作品的接受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也使得这部小说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的对外译介中成为一个具有讨论价值和典型意义的案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编辑出版研究学术史简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的编辑出版学在历史渊源上,具有绵长的研究源流与强烈的学术化、体系化倾向.在研究的现实路径上,编辑出版学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特征鲜明.编辑出版学的"科学共同体"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