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6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认识和探索10世纪前中国西北边疆发展规律和特点之前,有必要对这—时期决定和影响西北边疆发展特点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一些青年藏族学者对藏文史籍中的古族"阿夏"(va-zha)并非与汉文史籍中的"吐谷浑"同源,也非吐谷浑之藏文族名的看法进行讨论。从藏文史籍关于阿夏早于吐谷浑历史记述的真实性问题、关于藏文文献出现"吐谷浑"名称问题、关于藏族来源"四氏族"、"六氏族"传说与阿夏族源的问题,以及藏文史籍"阿夏"一名的由来问题等四个方面,论证中外学者一般均认为"阿夏"即"吐谷浑"的藏文名称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3.
多弥史钩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弥 ,为隋唐时期汉文文献史籍记载的西北民族之一。《新唐书·西域传下》记其为西羌 ,滨犁牛河 (今青海通天河 ) ,“役属吐蕃 ,号难磨 (Nam mo)”。本文据此 ,认为“难磨”即藏文文献中所记之“南”(Nam)国或南部族 ,源于汉代以来西羌中的“卑”等羌 (以上前人均有论述 )。南部族在古藏文文献中往往与吐蕃原始六族中的“董”(sDong)族联系在一起 ,故多弥可还原为“董弥”(sDongmi,即董人之意 )。此名可能为其他族人对其的称呼 ,“南”为吐蕃人对其的称呼。另外 ,吐蕃征服“南国” ,约在唐贞观六年至显庆元年 ( 63 2— 65 6)之间。后为吐蕃“四方面王”之一 (《贤者喜宴》)、与吐蕃赞普通婚和结盟的大家族那囊氏 (sNa nam)应为南部族首领或大家族之一。唐安史之乱后 ,吐蕃曾征调南部至西域一带防戍 ,故 2 0世纪以来新疆出土的藏文简牍中有“南茹”、“南茹巴”的记载。唐末至五代 ,汉藏文书所记之“南山”、“南波”等 ,其中杂有“南”部族 ,故其所以得名 ,除因其居地在“南山”(今祁连山 )外 ,还有其民族构成中有“南”部族的缘故。  相似文献   
4.
陕西出土与少数民族有关的古代印玺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陕西境内出土的近三十余方与少数民族有关的古代印玺进行了综合考述,认为这些印玺对研究中国古代官制、民族关系等有拾遗补阙之作用,并指出了前人在这些印玺研究中存在的错误,对于学者利用这些印玺资料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西藏高原在西方人眼中是一片神秘的土地,足迹难至。他们直接了解我国的西藏地方,是在17 世纪至18世纪中叶,伴随着西欧殖民主义势力向东方扩张而开始的。当时,作为殖民主义势力先导的传教士从印度北部进入西藏地方进行传教活动,与此同时,他们开始把西藏地方的大量情况介绍给西方。这段早期西方与我国西藏地方关系的历史,是藏学研究和藏学发展史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国外,研究这一课题的人为数不多,只有少数一些学者在某些方面作了研究和资料编纂工作。如意大利的G·M·托斯卡诺所撰《西藏最早的天主教传教会》(意大利文,香港)、著名藏学家L·  相似文献   
6.
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西北诸族融合于汉族的趋势和特点隋唐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在全国施行统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从而大大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关系的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融合。然而,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融合相比,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由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和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梳理以唐代文学为视点的西北民族关系研究成果,发现并指出中其存在的问题:专题的、微观的研究居多,综合性的、宏观的研究偏少;部分研究成果角度较新,研究深度还有待加强。同时,分析了文学文本在民族关系研究中的意义与局限,提出几点设想:立足于整体的历史观与文化观;研究重点从文学现象专向历史过程,即重点在对于对西北民族史及民族关系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9.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族融合概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引人瞩目的;它不仅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过程,而且各族的融合也并非一律的汉化,而是曲折、复杂的。下面我们将北方各族融合的概况,先分别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国“西夏学”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关西夏历史、语言文字、文物考古等方面的论著纷纷问世,使我国西夏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因而西夏史与党项族史是密切关联的.然而,国内正是在党项族史的研究方面,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比如西夏正式建立之前党项族史研究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唐末党项拓跋氏割据势力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以后西夏的建立有重大的关系,可是已出版的有关西夏的论著,不是记载过于简约,就是论述各异,莫衷一是.笔者不揣冒昧,试就此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