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我国法学案例教学与英美法系判例教学在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上具有明显的区别。我国法学教学应以讲授式教学为主,以案例教学为辅。我国法学案例教学有例证法和案例讨论法两种教学方法,它们具有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通过刑事诉讼法构建了制约和监督两种审判权制约机制。审判权制约机制对于保障审判权合法的、正当的行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审判监督制度一直不能有效运作。由于审判监督不符合刑事审判的规律,因此我国在防止刑事审判权滥用方面应当进行理论转型,从监督论走向制约论。  相似文献   
3.
周标龙 《船山学刊》2008,(1):197-199
我国传统的“无诉”法律思想反映了古代统治阶级建立和谐社会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们重视道德教化以预防纠纷、重视调解以解决纠纷。另一方面,统治阶级轻视法律和诉讼,把诉讼与和谐社会对立起来。法律在化解社会纠纷,实现社会公正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法制建设,充分发挥诉讼在解决社会纠纷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权监督制约制度强调内部监督,而外部监督制约十分薄弱。由于内部监督效果不理想,检察机关在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权力虚置和权力滥用现象。我国应当完善职务犯罪侦查权监督制约制度,强化当事人、法院和人民监督员对职务犯罪侦查权的监督制约。同时,加强上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检察机关侦查工作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西方各国刑事诉讼中的警检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相互配合与协作的关系,以控制犯罪为直接目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警检关系既是一种互相配合的关系,又是一种监督关系,以实现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目的。然而,从警检关系的实际运作来看,无论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互相配合,还是检察监督均未能达到理想效果,由此导致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的目的均未能充分实现。在笔者看来,警检关系难以实现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目的,我国应以提高对犯罪的有效追诉为目标重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警检关系。  相似文献   
6.
周标龙 《创新》2011,5(6):86-88
撤诉权缺乏制约不仅会导致撤诉权的滥用,而且对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和提起公诉活动带来消极影响。法律应当规定严格的撤诉条件和程序,使检察机关撤诉权受到有效制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